推荐期刊

A油田加密效果评价

时间:2015-12-20 23:26:11 所属分类:天然气工业 浏览量:

摘 要:应用理论及数值模拟等方法进行加密区开发效果评价;研究加密各区块的储量动用状况,各类油层动用状况及加密区块新老井递减规律,探索储采比合理控制范围,以指明加密区开发调整方向,不断提高加密区块的开发水平。 关键词:A油田,采收率,储量动用状

摘 要:应用理论及数值模拟等方法进行加密区开发效果评价;研究加密各区块的储量动用状况,各类油层动用状况及加密区块新老井递减规律,探索储采比合理控制范围,以指明加密区开发调整方向,不断提高加密区块的开发水平。

关键词:A油田,采收率,储量动用状况,加密区块新老井递减规律
中图分类号:TE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对于注水开发的油田而言,开发效果评价主要从动态开发指标入手,立足于动态开发数据,观察和研究这些动态开发数据的变化,发现各种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生产的影响,研究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将实际与理论曲线进行对比,以期能够对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更好的进行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加密区块随开发时间的延长,剩余油分布的规律,确定主要挖潜方向,为下一步开发决策提供依据。
一、采收率评价
  采收率的计算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五项参数法、数值模拟法、俞启泰相关经验公式法、水驱特征曲线方法,近年来,为结合某油田实际情况,在考虑有效驱动体系条件下,逐步形成了更切合实际的采收率评价方法。考虑水驱控制程度与井距的关系,引入有效驱动系数、纵向非均质变异系数及相对渗透率曲线校正系数,综合考虑不同砂体、不同连通厚度、不同井网状况,形成了综合评价法。其计算公式:
式中:—水驱控制程度下的有效驱动系数,小数;—第i类连通程度砂体平均最终水驱采收率,也就是平均驱油效率,i=1,2,3;—相对渗透率曲线效正系数,一类、二类1.15;三类1.25;—第i类连通程度砂体储量占总储量的百分数;
(1)五项参数法。Er=0.1893+0.0745lg(K/μo)-1.2644φ+0.0005F+0.3355Wf
式中:K:渗透率,10-3μm2μo:地层原油粘度,mPa.s;φ:有效孔隙度,小数;F:井网密度,口/km2
Wf:水驱控制程度,%
俞启泰的相关经验公式(1989)
式中: --采收率;K --平均空气渗透率,10-3;--地层油水粘度比;--渗透率变异系数; h--有效厚度,m;T--地层温度,;--井网密度,ha/well.
(2)水驱特征曲线。根据实际提供的资料回归出的不同类型水驱规律曲线(包括甲、乙、丙和丁型水驱规律曲线),结合相对渗透率曲线的研究,最后确定朝阳沟油田水驱规律曲线的主要类型是甲型水驱曲线。
   甲型水驱规律曲线(累积产水量与累积产油量(采出程度)的关系式):    
式中:-累积产水量(万吨);-累积产油量(万吨);-甲型曲线特征直线段截距;-甲型曲线特征直线段斜率。
根据水驱特征曲线,可计算出加密后的采收率。如某区块加密后水驱特征曲线图1表明,向累产油轴偏转。
 

                  图1某区块加密后水驱特征曲线
(3)数值模拟。在较早加密的朝55区块优选井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别对加密前后的开发数据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加密后采收率提高,含水达到80%时,不加密采收率为19.71%,加密则26.1%,主力层采收率达到33.6%。而含水达到96%时,不加密采收率为27.65%,加密后达到34.34%,主力层采收率达到42.3%。采收率提高在6个百分点以上。
(4)采收率提高,阶段采出程度提高。目前各加密区块采出程度与采收率的状况来看,只有A1采出程度偏低,其它加密区块均已达到采收率的50%以上。
二、储量动用状况评价
2.1水驱控制程度提高,可采储量增加,储采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水驱控制程度由68.5%提高到80.1%,提高11.1个百分点。可采储量增加333.4万吨。如B区块,加密前后水驱控制程度提高,多向水驱储量增加。通过注采系统调整,完善注采关系,水驱控制程度由加密前的63.6%提高到加密后的76.8%,提高了13.2个百分点,水驱控制储量由448.1×104t增加到541.1×104t,增加了93.0×104t。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一般控制在8%-11%左右,则相对应的储采比应控制在9-12.5。加密区块通过加密,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与加密前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相应的储采比得到合理调整,控制在较好的范围内。
2.2采油速度提高。低渗透油田采油速度确定除应充分考虑油层的产能外,技术经济指标的合理性也至关重要
  对需经压裂才能投产、投注的低渗透油田,采用较高的开采速度,必然导致较高的注采压差和注水速度,无疑将加快注入水的窜流,国内外低渗透油田的采油速度一般在0.5%-1.0%范围内开发效果较好,而二类区块在加密前采油速度均低于这一水平,通过加密,采油速度提高,加密前采油速度基本在0.5%左右,当年采油速度提高最大的区块是B、其次是D区块,其它区块大体相当,均提高一倍左右。随着加密时间延长,目前采油速度与加密前持平的区块F块,加密基本是弥补了老井的递减,而其它区块还有较好的效果。
2.3各类油层动用状况评价
  在精细地质描述的基础上,综合应用静态、动态、模拟、测试等手段,采用动静态结合的方法来多方面描述剩余油,使加密后剩余油描述更加精确。利用加密后新井的生产测井、密闭取心以及生产动态等手段与资料研究单层、单井、区块的剩余油分布,再利用相控约束下的数值模拟方法对各类油层的剩余储量进行定量描述,使加密区块剩余潜力更清晰。下面以B模拟区为例,说明各类油层动用状况。
(1)数值模拟表明,储层动用状况改善。为分析不同开发时期、不同含水阶段的单砂体剩余油分布情况,在A做的数值模拟表明加密后各层动用状况得到改善。如F21层,加密前,采出程度只有7.23%,而在不加密情况下,目前采出程度只有11.13%,而加密后采出程度达到19.94%,提高了8.81%。加密后形成沿裂缝向两侧驱油的方式,动用状况得到改善。
(2)加密后剩余油分布特征。加密后依据测井曲线解释结果、C/O比能谱测井解释成果及投产后取样验证,加密区以局部井点主力油层的中水淹为主,非主力油层基本未水淹,水淹井点主要受井网、构造、裂缝、沉积相的共同影响。①剩余油分布与井网有关,井网的分布形态,特别是油水井的分布形态,直接影响到注采关系,而注采关系直接影响到水驱效果,在加密后形成沿裂缝向两侧驱油的方式,因此水井排剩余油分布少,在注采井距较大的区域剩余油富集,此外,剩余油分布与井网控制的砂体范围有关,对于条带状分布的砂体,井网很难控制,剩余油富集。②构造高部位大多是水动力滞留区,水驱程度低,剩余油富集,而裂缝波及区,水驱程度

[1][2]下一页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gcjs/trqgy/30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