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中国制造对国际经济格局的影响及建议

时间:2019-03-07 10:42:15 所属分类:工业经济 浏览量:

摘要: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升级以及一带一路政策的积极推进,中国制造对国际经济格局的影响愈发明显,因此,本文对中国制造对国际经济格局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本文认为中国制造提升了新兴经济体的国际经济实力、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并且对经

  摘要: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升级以及“一带一路”政策的积极推进,中国制造对国际经济格局的影响愈发明显,因此,本文对中国制造对国际经济格局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本文认为中国制造提升了新兴经济体的国际经济实力、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并且对经济全球化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此外,本文还提出促进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推进合作共赢的全球治理体系建设以及积极坚持“一带一路”政策的相关建议,期望能够对中国制造与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制造;国际经济;影响

制造类工业期刊

  一、引言

  1978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仅为1495亿美元,2018年这一数值增至13万亿美元。40年来,通过利用廉价劳动力优势,中国大量承接发达国家产业,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成功赶上世界产业转移的大浪潮,使中国制造成为世界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伴随着中国制造在国际经济中地位不断提升,中国制造必将对国际经济关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研究这一主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世界经济格局演变的历史来看,中国制造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表现。如中国制造改变南北力量的对比、拉动新兴经济体的群体性崛起、有利于建设一个更加公平、更具包容性的国际经济治理格局等,这些影响可以证明中国的对外经贸政策也并不是“马歇尔计划2.0”版本,中国依旧是现有国际体系的维护者,这有助于反驳当前部分国家对中国和平发展的猜疑并消除相关国家的恐慌。因此,本文对中国制造对国际经济格局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中国制造对国际经济格局的影响

  (一)提升新兴经济体的国际经济实力

  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的报告预测,到2050年,全球经济重心将由G7转移到E7,新兴经济体将会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引擎。其中,中国制造的大量出口带动了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体系中地位的提升。图1展示了从2002年至2018年E11经济体出口总额占世纪出口总额的占比。2002年E11出口占比为16. 05%,剔除中国的出口额这一数据为12.16%,也就是说2002年中国出口对这十个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贡献度为4%。其后,中国对十大经济体的贡献度不断增加,2018年,E11出口占世界出口比为27. 37%,如果剔除中国的出口额,这一数据下降为13. 86%。不难发现,剔除中国因素的影响后,这十个经济体的出口占世界出口的比重一直稳定在11%-16%的区间上下波动,对世界经济影响相对稳定,但纳入中国因素后,新兴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程度呈上升趋势。

  (二)极大的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对外贸易和国际投资的方式深度介入实体经济的全球化进程,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但与实体经济相比,中国金融国际化的速度却远远滞后于实体经济全球化速度,这一滞后带来的直接影响是金融危机发生后保守的国内资本市场受到的打击相对可控,中国不至于同时遭受实体经济和虚体经济的双重打压,加之强有力的政府在第一时间推出4万亿救市政策,及时给中国经济注入新动力、在国际经济持续下行的情况经济复苏。与中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原全球化进程推动者——美国,与90年代的国力相比,美国的霸权地位遭受多方面威胁,而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种种迹象表明美国无力也无意承担起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任,自由经济秩序发展受挫,原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失灵。在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下,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走出去”战略的升级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饱受逆全球化威肋、的世界经济有了新的发展动力。201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美国不再是推动世界经济朝前发展的主要动力,世界经济增长引擎多极化。

  (三)中国制造对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作用

  对于世界而言,中国制造的走出去并非仅仅是为了中国的利益。首先,从世界范围看,低收入国家面临的一个普遍挑战在于工业产能建设,特别是通过工业化摆脱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实现经济的多元化与现代化。这些国家面临严峻挑战,而来自中国的资金、产能、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解决方案给这些国家带来了希望。尽管早期中国的对外投资和产品进口主要集中于对原材料及初级制成品的获取,但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取得质的飞跃以后加速改变原来那种不可持续、不环保的贸易模式和投资模式,转而以一种内生动力更强的新手段来促进相关国家经济的发展,可以说这是中国在享受“全球化红利”后的“反哺”。

  其次,中國有能力向世界经济注入新鲜动力,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危机后中国对外投资与合作逐渐由传统的以资源获取为目的转型成为互惠互利的包容性合作,利己的同时力求做到利他。如1996年中国对外贸易出口商品构成中机械及运输设备占总出口比为23.88%,2016年这一比例己经上升到46. 92%。同年仅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企业新接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1260. 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759. 7亿美元,其参与的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广泛涉及电力工程建设、房屋建设、交通运输建设、石油化工、通讯工程建设等多领域。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例,2015-2030年间,“一带一路”的年均总福利收益约占全球GDP的0.8%,其成员国的收益约占其GDP的2%。作为非参与国的美国、日本和欧盟也能获得占其GDP约0.1-0.2%的年均福利收益。这意味着“一带一路”计划不仅推动区域一体化,也能有利于全球经济。测算表明,“一带一路”计划将使全球贸易扩大5%,参与国家的进出口将增长11%。“一带一路”倡议能为世界带来重大收益,不仅给东道国带来受益,其正影响还会外溢惠及其它地区。对于世界来说,中国经济的增长以及中国制造向世界以多种形式普及不仅有利于世界经济复苏,而且有利于世界和平。

  三、相关建议

  (一)促进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

  第一,支持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引导劳动力流向服务业。应当把知识密集型产业作为主导支柱型产业,建立以自主创新为基础、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中心,与高技术劳动力相结合的创造型经济。同时,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衰落,适当引导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

  推荐阅读:《智能制造》IntelligentManufacturing(月刊)曾用刊名: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1994年创刊,是国家级核心科技类刊物。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jgl/gyjj/44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