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浅析数字经济趋势下博物馆无形资产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1-11-22 16:38:38 所属分类:经济计划与管理 浏览量:

随着信息网络科技的发展,数字化已经渗透到博物馆的方方面面。近年来,以数字化信息存储和数据处理为特征,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5G通信等新兴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融合,使社会发展快速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我国的博物馆事业发展也面临着历史性的变革。

  随着信息网络科技的发展,数字化已经渗透到博物馆的方方面面。近年来,以数字化信息存储和数据处理为特征,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5G通信等新兴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融合,使社会发展快速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我国的博物馆事业发展也面临着历史性的变革。博物馆的无形资产管理运用现代数字化技术,打造智能化推广平台和提升公众服务智能化水平,对提升其无形资产保护利用和品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数字经济为导向,从博物馆无形资产管理的现状出发,梳理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建设、知识普及、开发利用、账务处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结合工作实际体会,有针对性地提出可供参考的改进措施及建议,助力博物馆事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浅析数字经济趋势下博物馆无形资产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如何依托馆藏资源与展陈体系,在大智移云技术助力下,充分拓展和延伸博物馆无形资产功能,不断增强博物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已成为当前博物馆事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博物馆实体藏品等有形资产的数字化技术应用和管理日渐深入,网络博物馆、新媒体博物馆、虚拟博物馆、数字博物馆、掌上博物馆等新理念也随之产生,各地智慧博物馆的建设成绩斐然。然而,以博物馆着作权、商标、专利和非专利技术等为主要形式的无形资产的数字化建设未能得到相应重视,管理水平亟待加强。

  ■数字经济趋势下博物馆的无形资产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推动人类经济形态由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智慧经济形态转化。

  数字经济趋势下的博物馆是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5G通信等新兴信息技术,建设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的智慧博物馆11。

  因此,数字经济趋势下博物馆的无形资产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要素,由博物馆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能够可靠计量其成本或价值,预期能为博物馆实现相关的服务潜力或带来经济利益的可辨认非货币性长期资产22,主要包括着作权、商标权、域名权、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计算机软件等,它具有非独立性、转化性、增值性、交易性等特点。这些潜在而隐蔽的特点,在数字经济趋势下,不但能使博物馆产业相互融合,提高经济效益,带来累积增值,还能有效防止对有形资源的过度消耗,实现博物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数字经济趋势下博物馆无形资产的管理现状分析

  (一)博物馆的无形资产归口管理及制度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博物馆的无形资产具有数量大、种类多、形式多样的特点,多数博物馆根据无形资产的类别,基本实行了不同职能部门负责归口管理,负责无形资产的申请注册、续展、转让、使用、授权、管理等相关事宜,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例如着作权和商标都由法规部门负责归口管理,制定了《博物馆着作权管理办法》《博物馆商标管理办法》;互联网域名由信息部门负责归口管理,制定了《博物馆互联网站域名使用管理办法》。

  但是,有些博物馆无形资产还存在管理缺位和制度建设不足的问题。例如博物馆专利权和非专利技术等,既没有指定归口管理的部门,也没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博物馆专利权涵盖了文物的分析检测、修复技术、馆内设计、考古设备与复建方法等方面的技术方案或设计方案等依法享有的专有权33;博物馆非专利技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采用不为外界所知、不享有法律保护的、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的各种技术和技巧,如设计图纸、资料、数据、技术规范、工艺流程、材料配方等。这些专利和非专利技术的获得,涉及博物馆的文保科技部门、展览展示部门、考古部门等多个职能部门,很难归口到某个具体部门,缺乏统一领导管理,管理职责不清晰,也没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出台。另外,土地使用权和计算机软件等,虽然有负责归口管理的部门,但往往对无形资产管理的意识淡薄,未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

  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入应用,迫切需要重新梳理修订不同类别的博物馆无形资产管理办法,加强对博物馆无形资产的规范管理和有效利用。2020年10月,中国国家博物馆出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数据授权管理办法(试行)》,对馆内、馆外申请博物馆数字化资源数据授权进行了详细规定。该管理办法的出台,不但满足了研究、陈列、出版、宣传、教育等需要,还保护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数据知识产权,防止数据流失,对规范博物馆无形资产的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无形资产纳入财务与资产管理系统的现状

  当前,在大多数博物馆的财务管理系统与资产管理系统中,往往只列示了土地使用权和计算机软件这两类无形资产,而博物馆的其他无形资产未纳入资产管理范畴,游离在博物馆财务管理之外。如着作权作品;商标,主要包括博物馆文字商标、图形商标和文字图形组合商标等;域名,主要包括博物馆主域名、保护性辅助域名和二级域名等;专利,主要包括考古发掘现场智能预探测系统、可控考古模型试验场中的古井遗址复建方法、三星堆科技考古装备等;非专利技术,主要包括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高精密石膏模型模具制作技艺、大漆修复技术等。

  由于博物馆各职能部门不够重视,管理人员对无形资产认知欠缺,上述未入账管理而实际存在的无形资产,未能纳入财务与资产管理系统,存在资产流失的风险。在数字经济趋势下,需要通过科技创新和数字技术应用,将这些博物馆无形资产有效纳入财务与资产管理系统进行管理。

  ■博物馆无形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博物馆的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建设滞后

  随着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大众对博物馆文化的追求日益强烈,对博物馆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博物馆无形资产的特殊性,现有的博物馆无形资产相关管理办法已滞后于时代的发展,而国家层面尚未针对文博行业无形资产出台规范的管理体制机制,使得博物馆无形资产缺少制度指引与规范管理。加上各地博物馆归口管理部门主动创新和担当意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数字技术对博物馆发展的推动作用,仍继续沿用陈旧的无形资产管理办法,导致无形资产管理落后于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此外,由于博物馆缺乏有效的制度监管,各职能部门之间相互沟通交流不足,合作与担当意识不强,使得至今未制定有些无形资产管理办法,迟滞了无形资产的科学管理利用。

  (二)博物馆的无形资产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当前,在博物馆已出台的分类无形资产管理办法中,虽然明确了归口管理部门,但归口管理部门对无形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博物馆不同的职能部门之间,管理职责不明确,相互协作机制不完善,互相交流、协调、合作意识不足,没有形成有效联动机制,使得无形资产管理执行不到位,工作有偏差,导致无形资产管理现状不尽如人意。

  (三)博物馆的无形资产知识宣传普及欠缺

  博物馆各职能部门缺乏系统性的无形资产知识普及与学习培训,部门员工对无形资产的概念、内容、管理、保护等知识都比较模糊。由于国家没有制定专门的博物馆知识产权工作的法律法规及相应的标准规范,适用于博物馆无形资产管理与保护工作的法律规范只散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着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博物馆条例》等法律规范中,博物馆相关各职能部门缺乏专门宣传普及与学习培训,员工对博物馆无形资产的概念内容和相关的法律常识不甚了解,风险意识不强,给无形资产管理与保护工作带来了困难。

  (四)博物馆的无形资产授权与开发利用不足

  首先,博物馆通过现有数据授权管理办法,对馆内、馆外出版、展览、学术、宣传、商业、网络等活动中的数据授权业务进行了详细规定,而对于仿制品、文化创意产品、其他衍生品的设计与开发等馆藏资源的着作权、商标和品牌涉及商业使用的授权业务,尚未制定统一的授权办法和收费标准,导致只能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开展,跟不上数字经济发展的步伐。

  其次,博物馆利用馆藏资源、品牌资源及监制、授权经营等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相对于博物馆海量的馆藏资源所承载的无形资产,没有形成理想的规模效应,业务开展具有偶发性和随机性,开发利用空间尚待提高。

  (五)博物馆的无形资产账务处理不规范

  现阶段,博物馆拥有的土地使用权、外购及授权开发的计算机软件这两类无形资产,按照2019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进行了账务核算处理,已纳入财务管理系统。而博物馆的着作权、商标权、域名权、专利权等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由于相关职能部门对无形资产定义理解不透彻、判断不准确,财务与资产管理意识欠缺,导致这些自行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在其开发项目进入开发阶段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所发生的支出总额、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成本在账务处理时直接进入了当期费用,没有被可靠地确认为无形资产。故无形资产财务账面上未列示,也未纳入资产管理范畴。

  ■博物馆无形资产的管理思路与建议

  (一)重视无形资产管理,加强组织领导

  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博物馆应高度重视无形资产在博物馆业发展和文化强国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和管理。建立统一管理机制,尽快组织各职能部门全面展开无形资产的专项清查,摸清家底,真实完整地反映博物馆无形资产现状,建立完善档案及数据库,加强统计与管理,将仍在使用并在有效期内的无形资产全部纳入财务与资产管理系统,维护无形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无形资产管理落地见效。

  (二)创新体制机制,提升管理效能

  为提升数字经济趋势下博物馆无形资产管理,国家应尽快出台文博行业无形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博物馆在国家政策制度指引下,积极创新体制机制,推动无形资产管理常态化、制度化、科学化,提升管理效能。

  首先,博物馆应根据无形资产和数字经济的特点,进行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建立科学有效的无形资产管理体制机制,明确管理部门的管理要求、职责范围和工作流程。健全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及分类管理实施办法,进一步细化管理责任,着力推进实施。

  其次,博物馆归口管理部门应对分类无形资产管理办法进行宣传及解读,落实无形资产管理各项工作,切实履行无形资产管理职责,完善内部协作机制,定义管理流程。参与无形资产管理各环节的部门及人员,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相互配合、协调合作,实现联动机制,提升服务效能。

  最后,根据“归口管理”的原则,由相关归口管理部门对无形资产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等方面负责分类管理,修改和制定出台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和管理办法,综合运用专业技术、信息技术、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等手段,加强无形资产的开发利用和权益保护,提高管理效率。

  (三)建立无形资产授权制度,加强权益保护和开发利用

  首先,博物馆应建立健全无形资产的授权制度,保护博物馆的合法权益,维护博物馆的形象。可参照《博物馆馆藏资源着作权、商标权和品牌授权操作指引(试行)》,制定相应的授权管理办法,办法中应涵盖授权准入标准、授权内容、授权规费、授权流程等,切实解决制约博物馆授权的制度瓶颈。同时综合评估博物馆的馆藏资源、品牌价值、管理运营水平等实际情况,适当选择直接授权、委托授权等方式,进行馆藏资源的着作权、商标权和品牌的授权,维护自身权益。

  其次,结合数字经济发展方向,对于博物馆无形资产中的仿制品、文化创意产品、其他衍生品的设计与开发等业务,可明确指定博物馆某一职能部门担负起开发职责,加快发展文化产品的多元模式。借力数字技术,对内健全博物馆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对外负责博物馆馆藏资源、品牌资源、数据资源等无形资产的推广、宣传与授权,提高馆藏资源着作权、商标权和品牌开发与活化利用能力,激发博物馆的运行活力。例如,可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利用博物馆的全称、简称、标志图形、符号或图案等载体进行品牌资源开发或授权经营开发。

  (四)规范无形资产账务管理,防范潜在损失

  首先,应当对博物馆已拥有但未纳入财务与资产管理系统的无形资产进行资产评估和账务调整,予以资本化处理,如实反映无形资产存量,做到账实相符。其次,应当在业务部门、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充分联动协作的基础上,强化业务、财务和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学习,提高业务水平,熟练掌握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与工作流程,规范报销手续,增强专业判断,强化资产审核,健全会计核算,准确判断无形资产及其入账价值,确保新增无形资产及时准确地进行资本化账务处理,完善资产登记管理,避免博物馆无形资产损失。

  (五)建立无形资产智能化推广平台,强化服务与品牌建设

  博物馆应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建立无形资产智能化推广平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5G通信等新兴信息技术,依托博物馆藏品信息系统与数据管理平台,建立博物馆无形资产的智能化推广平台,实现资源信息开放共享,盘活用好馆藏资源,激发博物馆创新活力,服务大众、服务社会。

  此外,以数字经济发展为引领,充分利用馆藏无形资产资源,推出优质文化产品,与数字出版、数字创意、数字娱乐等文化产业要素融合发展,加强博物馆的品牌建设。挖掘以馆藏资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精粹,开发制作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高品质文化产品,打造集文化体验、科技创新、知识普及、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博物文化服务新方式,促进经济效益的转化,实现文化传播社会效益。通过不断推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丰富博物馆资产内容,传播博物馆文化,增强博物馆的文化辐射力,提升博物馆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注释

  1余晓洁、马丽:《博物馆云端智慧传播初探--以中国国家博物馆实践为例》,《博物院》,2021年第2期。

  2(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合订本·2020),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0年版。

  3(2)黄哲京:《博物馆无形资产的保护与研究》,故宫出版社2016年版。

  《浅析数字经济趋势下博物馆无形资产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来源:《国有资产管理》,作者:熊艳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jgl/jjjhygl/49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