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城乡经济农村金融该体系的问题和对策

时间:2019-01-10 10:34:58 所属分类:经济学 浏览量:

这篇城乡建设论文发表了城乡经济农村金融该体系的问题和对策,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金融体系稳步推进。论文分析当前在城乡经济农村金融体系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城乡建设论文,农村金融体系;现存

  这篇城乡建设论文发表了城乡经济农村金融该体系的问题和对策,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金融体系稳步推进。论文分析当前在城乡经济农村金融体系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城乡建设论文,农村金融体系;现存问题;对策

城乡建设论文

  但是,随着城乡经济的不断繁荣,对于资金的需求量每年逐渐提高,资金的多元化需求每日递增;现存的农村金融体系逐步体现出支持乏力的现象,对于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产生不利因素,从而难以适应这种变化和需求,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已不能有效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同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构建和谐社会。

  一、城乡经济农村金融体系现存问题

  1.对于县级金融机构的撤并,缩减农村金融服务。从1999年起,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从农村逐步撤出,四大国有银行基本取消了县级分支机构。现有网点主要是集中于县城,乡镇农村金融基本上被边缘化。这导致在一些金融服务城乡经济中出现了空白现象,农村严重缺失金融资金供给,农村金融服务的状况令人担忧。

  2.农村资金大量外流,银行信贷资金投放不足。金融机构就本质而言是企业身份,企业金融机构的身份决定了其一定是为自身追逐利润。因此,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企业金融机构将其大部分资金不是投放在农村,而是投放到城市,支持农村发展与金融机构可持续经营存在冲突。除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之外,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以及小额贷款公司在农村的信贷投入比例也非常低。由此可见,农村地区银行信贷资金投放不足,金融资源占比很低,支持农村发展的能力和效果明显偏低。

  3.金融市场竞争力不足,导致弱化了金融服务的功能性。当前,城乡经济金融市场是一种以农村信用社为主,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以及小额贷款公司等并存的格局。因为农村信用社长期处于垄断的“老大”地位,造成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很难建立具有竞争性的金融市场,所以金融产品非多元化,金融服务种类过于单一,大部分情况下仍然只能提供的是传统的存贷业务,导致农村金融服务的整体效率不高。

  4.发展落后的农村保险业。农业保险的特点是回报率低、赔付率高。在中国保险业商业化经营之后,由于保险公司的生存需求,需要提高保险业务的经济效益,因此农业保险业务量逐渐下滑,发展状态日渐萎缩。在一定程度上,滞后的農业保险致使金融机构对农业及农村企业的风险评估相对的提高,这一原因成为“惜贷”的重要原因之一。农村保险业组织发展滞后性不仅恶化了农村金融原本的供给紧张程度,而且严重阻碍了发展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二、健全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对策

  就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对于金融供给的需求,需要进行城乡经济农村金融体系改革,需要健全完善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结构,需要进一步扩充城乡经济中的金融组织队伍。可通过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复合型农村金融体系:将农村政策性金融、农村合作金融和农村商业金融包含在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建立充分发挥金融资源配置有效性的农村金融市场,从而打造一个真正支持农村发展建设的资金循环的长效机制,更好地为农村和农业的发展服务。

  1.健全完善政策性金融体系。我国幅员辽阔,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突出,各地农村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下,仅依靠商业金融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政府的扶持、财政的投入,需要有政策性金融来完成这个使命。当前,需要早日确定对于农村政策性金融组织的市场定位,明确农村金融组织的业务范围,拓展农村发展领域,应该将支持的着力点逐渐由重视农产品流通领域过渡到农业生产领域。财政无偿投入到社会效益很强、经济效益不高的基础设施项目,例如农村教育和农村卫生等;需要财政有偿投入到社会效益很高、经济效益偏低,但是回收有保障的农业开发项目等。政策性金融原则上不与商业金融竞争,在贷款对象上各有所侧重,主要是提供商业银行和其他贷款机构不愿提供的贷款。

  2.推进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进程。2003年开始的农村信用社改革,到目前为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很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农村信用社的法人治理结构。信用社贷款普遍发放给非社员类客户,“三会一层”形同虚设,社员代表大会没有什么实际权力,“合作制”名不副实,改革势在必行。给与农村信用社有力的政策性支持、税收上的减免、利率浮动空间,引导其逐步提供更多新型金融服务,推出更能够满足农民需求的金融产品,以适合不同类型农民对于信贷资金需求,充分发挥其支持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金融保障作用。

  3.发挥农业银行在支农方面的作用。农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正在进行,“整体改制、择机上市”比较稳妥,但还需要个过程。进行农业银行整体改革不但符合世界银行业发展的大环境需求,而且有利于保持农业银行已有的规模经济和沟通城乡联动的已有优势。应充分发挥农行在县域商业金融的基础作用,坚持改革逐步拓展和加强支持农业健康发展的金融功能,稳固农业银行已经取得的商业化改革成果,使得不论在金融服务方面,还是在经营决策上,农业银行都进一步贴近农村需求。农业银行按照市场化原则,应更多专注和支持农产品产业区、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市场建设的多元需求。国家可以通过立法等形式,规范和引导商业银行特别是农业银行保留其必要的营业网点在农村,提供支农服务,划定其支农贷款比例,鼓励其加大对种植、养殖业的信贷支持,切实发挥出农业银行应有的支农作用。

  4.明确邮储银行的功能和定位。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地区点多面广,深入农村各个角落,且储汇业务电子化、网络化程度较高,具备其他农村金融机构所不具有的低成本优势,有着较好的网点基础,为邮储银行在农村开拓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随着其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可以发挥其先天优势。有效增加资金来源,解决“三农”的金融需求问题。

  5.发展适合农村经济金融需求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这是打破农村信用社的垄断性地位,建立多元化的竞争格局,提高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水平和效率的有效途径。重点努力发展社区金融机构和农村资金互助组织,以及地区性中小银行,培育由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建立合法的小额信贷组织,特别是着力引导各类资金流向覆盖率偏低、金融服务不强、金融竞争较强的农村地区进行投资和设立各种机构,努力为“三农”建设提供健康完善有力的金融服务,满足各类农村经济主题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

  6.完善以政策性农业保险为主的农村保险体系。从世界各国的农业保险模式来看,主要分为两大类:政府主导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和市场主导的商业性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当前,从我国国情出发,我们比较适合建立以政府主导,以商业性保险为辅,政策性农业保险为主,具有较强保障性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健全完善以政策性保险为主体的农业保险体系。

  参考文献:

  [1]黄勇.均衡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路径选择[J].商业时代,2011,(06).

  [2]李敏.结构软化背景下农村金融全覆盖应思考的问题[J].武汉金融,2011,(01).

  [3]殷俊华.金融缺口、非正规金融与农村金融制度改革——沈阳农村民间借贷研究[J].金融研究,2006,(08).

  [4]安菁蔚,任大鹏.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制度障碍与法律完善[J].农业经济,2005,(10).

  推荐阅读:《经济林研究》NonwoodForestResearch(季刊)1983年创刊,是中国唯一的经济林综合性科技期刊。编辑委员会由国内从事经济林生产、科研和教学的专家教授组成,在经济林学科领域肯有权威性。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jgl/jjx/44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