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西藏各地市的农业竞争力状况研究

时间:2015-12-20 12:50:39 所属分类:农业经济 浏览量:

0、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随着我国农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对外开放的深入,农业竞争力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农业竞争力是一个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概念,它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农业竞争力是指一个

  0、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随着我国农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对外开放的深入,农业竞争力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农业竞争力是一个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概念,它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农业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拥有、控制和转化农业资源、开拓、占领农业市场,在市场竞争中保持持续增长并不断获得盈利的综合能力。随着我国农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对外开放的深入,农业竞争力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国内关于农业竞争力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但是加入WTO以后,才开始了对中国农业竞争力的全面研究。目前,关于农业竞争力,国内学者大都引入严谨的数理逻辑,定量化地研究农业综合竞争力。翁鸣等构建了比较优势与综合指标互动式测定评价模型,通过加权、分解等途径,结合部门、行业、区域、相关产业的角度,全面测定评价了畜牧业竞争力。陈卫平、赵彦云提出了我国农业竞争力综合评价的7大要素和38项指标的评价体系,运用这一指标体系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农业竞争力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定量描述出各省市农业在全国中的位置和优劣势。

  刘飞翔、潘国亮等运用指标体系动态地分析了福建农业竞争力状况,给出了福建省农业竞争力在全国排位中的强势、优势、中势和劣势指标。陈长民从生产要素与资源禀赋基础、市场需求条件、相关产业支持、产品发展结构与战略、同业竞争、政府与金融支持等方面,对西部区域农业综合竞争力进行了实证评价。陈学渊、唐华俊等通过构建农业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东北36个地级市农业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估与比较。钭一土、郑文钟通过建立包含15个指标的农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专家调查法确!定了各指标权重,对浙江省和所属11个市(地区)的农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和分析讨论。回顾以往研究文献,由于研究者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该类研究对农业竞争力含义的阐述不尽相同,甚至出现较大差异,这也是本文农业竞争力研究的出发点。

  农业是西藏支柱产业,在西藏国民经济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受到历史原因、地理位置、资源环境及海拔高度等因素的影响,西藏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地区优势条件不均衡,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因此,研究西藏各地市的农业竞争力状况,充分发挥西藏各地市农业的比较优势,提高西藏各地市农业现实和潜在的竞争力,对促进西藏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1.1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农业竞争力概念、内涵和指标,评价体系应符合全面覆盖、结构层次合理、繁简得当、代表性强的要求,并遵循科学性、客观性、系统性、可行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依据2012年《西藏统计年鉴》相关数据,综合考虑资源基础、生产要素、农业产出、农业效益、农业生产结构、相关产业(或行业)支持、农业发展环境等7个方面因素,选择了30个指标,构建了关于西藏各地市农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1.2评价方法

  1.2.1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对农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时,每个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作用不同,应对各评价指标赋予不同权重。本文通过专家调查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如表1所示。

  1.2.2指标值的标准化处理

  由于评价指标体系中所选的各指标数据中存在着大量不同量纲的数据,为实现综合评价,故需将这些指标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处理方法为

  标准化处理后,指标值的均值为0,方差为1。

  1.2.3竞争力子要素值和综合评价值计算

  在计算出各指标的标准化值后,本文采用加权指数评分法,计算出竞争力子要素值和综合评价值,运用的综合评价模型表达式如下:竞争力子要素的评价模型为

  以上计算过程均使用SAS软件(9.1.3)完成。

  2、农业竞争力评价结果与分析

  2.1数据收集与处理

  本文以2012年西藏统计年鉴相关统计数据作为样本数据,利用上述农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西藏7个地市的农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标准化处理后的西藏7个地市的各指标值分别如表2~表8所示。

 

  在表2~表8中,指标值为负时,表明该指标值居7地市平均水平之下。

  2.2农业竞争力综合评价值计算

  模型(1)对农业竞争力所有子要素进行评价,模型(2)对农业竞争力综合评价,结果如表9所示。

  

  2.3结果分析

  由表9综合评价结果可以看出,西藏7个地市农业发展不均衡,具有高原特色,且有明显的地域性。农业竞争力综合评价值最高的是拉萨(得分为0.033846),最低的是阿里(得分为-0.04593)。拉萨、日喀则、林芝属于同一水平,具有较强的农业竞争力;昌都、山南在同一水平上,具有中等的农业竞争力;那曲、阿里的农业竞争力较弱。

  资源基础方面,由表2可知,日喀则、林芝、拉萨和山南自然资源比较丰富,这是因为西藏的耕地沿江河呈条状或片状分布,上述4个地市作为西藏“一江两河”的主要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林芝、昌都、阿里、那曲劳动力资源投入较大。由表9可知,资源基础日喀则、林芝、拉萨得分较高综合得分高。由此可见,目前影响资源基础的主要因素是土地资源,而劳动力要素非影响的重要因素。

  在生产要素投入方面,由表3可知,阿里和那曲等地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其他地市机械化水平与上述地区存在较大差距,阿里和那曲生产要素得分远高于其他地市得分。由此可见,在生产要素投入方面,农业机械化水平因素对农业竞争力的影响是最大的。随着国家对农业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西藏农业机械化程度正逐年提高,农机装备数量增加,农机社会化服务、技术服务得到提升。目前,由于西藏各地市工业基础薄弱,化肥、农药、农业机械等生产要素完全依赖内地,生产要素整体投入不高。

  农业产出方面,日喀则和昌都作为西藏传统的农区得分高于其他地市。由表4可知,农业产值、林业产值及牧业产值均高于其他各地市。综合看来,作为西藏特色各地市牧业总产值普遍较高,而渔业总产值普遍较低,这与自然和地理条件分不开。

  农业效益方面,由表5可知,林芝和拉萨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要高于西藏平均水平。拉萨、日喀则以及山南土地生产率高于其他地市;拉萨、林芝和阿里具有较高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那曲、昌都、阿里农产品商品化率较高。但总体上各地市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都偏低,这是因为西藏广大农村群众文化水平低,科学技术落后,各地市大部分地区自然条件较恶劣。

  农业产业结构方面,除阿里地区产业结构以牧业为主外,西藏各地市产业结构以农业和牧业为主。西藏各地市的林业、渔业和服务业所占比重都很小。这反映了西藏各地市传统农业绝对主导现状。

  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农业生产和农业竞争力的提高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相关产业(或行业)支持方面,由表7可知,山南和拉萨的农村工业、农村运输业以及农村商业方面高于西藏平均水平,对当地农业有很大促进作用。拉萨在批零贸易及餐饮业方面高于其他各地市。西藏各地市第三产业都发展很快,这是因为近几年西藏各地市旅游事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旅游的发展有力地带动了农业发展。

  农业发展环境方面,由表9可知,那曲、日喀则、昌都得分较高。从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看,西藏大部分地市投入都较大,这与国家对西藏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扶持力度有极大关系。由表8可知,那曲、山南、昌都投入高于西藏平均水平。由此可见,农业投资对农业发展有一定影响,但由于西藏农业资源基础脆弱,机械化水平不高,现行管理体制及产业运作机制较落后,致使投资效果难以较快显现。那曲、日喀则、昌都等地区居民对农产品消费需求都较高。由此可见,目前影响农业发展环境的主要因素是居民对农产品的消费。

  3、对策建议

  1)在保证基本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立足各个地区的资源特色优势,提高牧业专业化生产和加工服务体系,优化产业结构,由传统农业产业结构,向多元化、高级化的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转变。

  2)加大农业教育科研投入,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的文化技能素质,促进农业科技创新,采用先进科学技术、优良品种、科学管理方法,提高土地使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以提高农业竞争力。

  3)以生态学和西藏优良的传统为基础及主体,有选择地引进中小型农业机械,实现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有机结合。

  4)根据各地市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发展状况,制订切实可行的重点发展产业和行业,促进各个地区农业竞争力水平的可持续提高。

  参考文献:  [1]韩守富.我国区域农业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2010(7):80-83.  [2]嗡鸣,陈劲松.中国农业竞争力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3]陈卫平,赵彦云.中国区域农业竞争力评价与分析———农业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管理世界,2005(3):85-93.  [4]刘飞翔,潘国亮,占纪文,等.福建农业竞争力的指标评价与动态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8):494-499.  [5]陈长民.西部农业竞争力评价与发展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9(12):149-151.  [6]陈学渊,唐华俊,吴永常,等.东北各地市农业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7):298-303.  [7]钭一土,郑文钟.浙江省农业竞争力的总体评价与地区比较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1,33(6):9-12.  [8]西藏自治区统计年鉴.西藏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jgl/nyjj/7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