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中学作文教学效率提高的另一种思考

时间:2015-12-20 14:38:51 所属分类:教育理论 浏览量: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和理论工作者一直在探寻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途径,比如,改变命题方式,学生自批、互批作文等。实际上,提高中学作文教学效率不仅仅是语文教师教学的事,学生、家长、学校管理者及其他任课教师都应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和理论工作者一直在探寻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途径,比如,改变命题方式,学生自批、互批作文等。实际上,提高中学作文教学效率不仅仅是语文教师教学的事,学生、家长、学校管理者及其他任课教师都应充分认识作文教学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中学作文教学;效率;价值

一、中学作文教学的现实困境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中学生要把作文写好,关键在于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写什么,二是怎么写。语文学科尤其是作文,要求学生不要死抠教科书,一方面,走出家门和校门,去感受生活,积累必需的素材;另一方面,进行大量的、广泛的课外阅读,熏陶浸染,启迪心智,丰富语言。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中学生课业负担太重,他们所学科目多,有做不完的作业,而且经常考试,学习越努力的学生越是囿于家门与校门。虽然每个学期都有一定量的训练,但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往往是花了一两个小时好不容易完成了一篇,却得不到好成绩。文成了一件耗时多、见效慢、吃力不讨好的事,因此,中学生普遍怕作文。相对而言,语文基础知识部分花了时间就能很快见效,成绩评判也容易。因此,离考试越近,学生越没有时间练作文。在做模拟试卷时,也往往只做基础知识部分,不做作文,或者勉强应付,甚至出现高三不文(尤其是理科班)或减少作文次数的现象。

(二)家长方面的因素

没有一个家长不想让孩子的作文得高分,但很多家长却不支持孩子开展课外阅读和走出家门去体验生活。他们把课外读物,尤其是文学性强的作品(其中首推小说)称为“闲书”,认为读这些书挤占了学习时间,会使孩子静不下心来学习。他们更不愿意让孩子广泛地接触社会和进行社会交往,认为那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很“危险”,甚至整天把孩子关在小屋里死啃课本,哪怕是节假日。请家教时,也主要是补数理化和外语,很少有补作文的,认为补作文耗时多,见效慢,划不来。有上述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这对搞好作文教学是个不小的阻力。没有大量的阅读做铺垫,没有对生活的感悟,没有文化的积淀,学生是写不出好作文来的。中学生的文化积淀决定了中学生作文的价值取向。[1]而作文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著作文水平。

(三)教师方面的因素

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一般都非常繁重,而且大多数语文教师都兼任班主任工作。所以,许多语文教师不仅自身无暇去积累较多的素材,少有“下水作文”,而且会出现作文指导和批改不到位的现象。语文教师也想让学生多读多写,但不由地面临着一些尴尬:想让学生多读,布置一些课外阅读作业,但若教师没有时间做认真检查,差不多等于一纸空文;拿出课时来让学生在课内读,时间却很有限,每周至多一节,与所需相比,少得可怜;想让学生多写,正如魏书生说的那样,两个班的作文就像两座山(尤其是中学扩招后,班级规模普遍较大),不能及时而认真地批阅。虽然现在教师们都在探寻学生自批、互批等多种作文批改方法,想把自己解放出来,但教师亲自批改仍然是主要方式,尤其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教师个别的、有效的指导更是不可缺少。然而,语文教师繁重的工作任务使之很难做到顾及全体。

(四)学校方面的因素

语文学习,尤其作文,需要潜移默化,长期积累。而多数学校都是根据一学期计划应写的作文的篇数来安排课时,一般是每周一节(两周一次作文,间周连排两节)。有些学校因语文教学见效慢,连语文课的课时都尽量压缩,尤其是毕业班。笔者曾在一所学校承担高三两个班的语文教学任务(一文一理),学期开始每班每周才六课时,而数学、英语均为九课时,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甚至政治都排了六个课时,后来在师生的强烈要求下,语文才增加了一个课时。笔者认为,每周一节作文课太少。就是根据作文一般占高考语文总成绩40%的比重看,如果每周语文课时安排六节以上,作文课至少应是两节。学校管理者一定要认识到,作文课包含着丰富的德育、智育和美育的内容,并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和学习能力的建设。

二、充分认识作文教学的价值,争取多方支持

(一)作文教学的德育、美育功能

德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任务。通过学科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作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有着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自古就有“文以载道”之说,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即对语文课程提出了“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的明确要求,并在以后各部分中都有相关阐述。作文也是学生表露自己思想和个性的窗口。俗话说“文如其人”,教学生作文,同时也是教学生做人。在作文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在训练学生作文技能的同时,都可以把世界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热爱劳动的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德育内容贯穿、渗透进去。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例如,“心灵的选择”“感情亲疏与认知的关系”“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忘记与铭记”,都注重让考生思考生活与人生、省察自身与社会。

作文教学中的优美语词和感人的故事情节带给学生的审美体验更不待言。


(二)作文教学的思维训练功能

作文教学要求学生细心地去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发现规律,用心地去体验生活、感悟人生,从而不断积累素材和升华境界。可以说,观察能力是基本功之一。无疑,作文教学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谁要想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应发展他的思维能力,离开了思维,单独发展语言是不可能的。在作文教学中,思维训练是被摆在首位的。可以说,精巧的构思是取得成功的一半,而精巧构思的基础在于者的创造性思维。

中学语文界曾把作文教学效率低归咎于命题的陈旧,于是出现了话题作文这一命题形式。应该说,对命题的研究,确实促进了作文教学,命题限制少一点,贴近学生生活多一点,学生就有话可说,但不能认为,作文教学的根本出路在命题。试想,文学创作有“永恒的主题”之说,仅中学语文教材中写离别的诗文就可举出多篇:《送元二使安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各有千秋。这些名篇经得起时代的大浪淘沙,成功的秘诀是进行变通思维,换角度思考,选择了的最佳切入点、突破口。近几年涌现出的一大批高考满分作文,如《潘金莲的选择》《谏屈原书》《永夜──2050年第364个清晨》《用双眼看世界──网络个人主页设计》,无一例外,都是思维创新的结晶。

(三)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实际上也是在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一位身为中文系教授的家长曾这样评价中学作文教学:你们写那么多作文到底有多大意义,学生毕业后,用上知识的机会并不多,应用文还有点用。(当时他女儿正读初三)这当然是一种片面的认识。从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到现在的语文课程标准,都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写”规定为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即使将来不从事专门的文字工作,会表达也是个人素质的一个优势。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曾说过:招研究生,第一门课应该先考语文,语文考不好,第二堂就不用考了。现在不少研究生导师确实感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基本功太差,有的连话都讲不通,更谈不上发表高质量的论文了。可见,培养学生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对他们将来走上社会,立足于社会都有好处。另外,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要求教学贴近生活,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认识社会,以便他们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改造社会。而作文教学最具有这一特性。所以,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对提高学生未来的生活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作文教学见成效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积极的影响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而“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一些学校的教学实践也证实,作文教学效果好,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能产生积极的影响。比如,贵州遵义市部分县市的“中学作文素质训练研究与实验”课题组总结了该项实验的五点效果,其中第四点为“增强了学生的迁移能力”。“通过作文素质训练,学生养成了多种能力,并把它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使学生素质能得到综合发展。政治老师说,实验班学生回答论述题能抓住要点,恰当概括,条理清楚,阐述清晰。数学教师说,实验班学生解题方法有创新,学习提纲列得规范,知识点也突出。英语老师说,学生的口语对话水平大大提高了,内容清楚,句意完整。”[2]实际上,所有科目的学习都离不开读和写,尤其是现在高考的改革,文理科都设了综合考,使的隐性成绩占的比重大大增加。所以,搞好作文教学就是在帮其他学科的忙,作文学习是其他学习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军.作文价值论〔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7):4—7.

〔2〕文博豪.作文教学的一次革命──“中学作文素质训练研究与实验”纪实〔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8—9):111—114.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ll/12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