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青年异性交往硇发展结征、心理功鹾和存在硇问题酮究

时间:2015-12-20 16:28:43 所属分类:教育理论 浏览量:

[论文关键词]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和行为特征 [论文摘要]随着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异性之间交往的愿望日益强烈,但由于其既缺乏异性交往的心理准备又缺乏相应的经验和技巧,难免产生心理和行为问题。因此,从理论和实证系统研究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心理问题,

[论文关键词]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和行为特征
  [论文摘要]随着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异性之间交往的愿望日益强烈,但由于其既缺乏异性交往的心理准备又缺乏相应的经验和技巧,难免产生心理和行为问题。因此,从理论和实证系统研究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心理问题,指导青少年培养异性交往能力和积累异性交往经验,为其步入社会做好准备十分必要。
据有关资料显示,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在面对学习、就业、交友和社会适应等一系列问题时,不能用正确的态度和适当的行为方式来接纳与应付自己的性心理变化和表现,导致了各种心理、行为困扰,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帅。为此如何指导青春期异性正常交往已成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心、配合教育的重要问题。把握住青少年生理、心理的发展变化,了解青少年学生异性交往的特点,有助于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使青春期男女适应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调整自己与环境及他人的关系,保持身心的平衡与健康,顺利实现向成年期的过渡。
1、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心理和行为发展特征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社会发展一般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我社交性((autosociality)时期。在此阶段,儿童的主要愉悦和满足来自自身。学龄前早期属于此阶段。第二阶段是同质社交性(homosociality)时期。在此阶段,儿童的主要愉悦和满足来自相同性别的小朋友的友谊和陪伴。小学时期属于此阶段。第三阶段是异质社交性(heterosociality)时期。从初中开始,一直延续到成年。在此阶段,人的主要愉悦和满足来自多方面的交往,包括同性友谊和异性友谊,能不能与异性形成一种密切的关系相当重要。从以上三个阶段来看,异性交往是青少年发展异质社交性的必由之路③。
要解决青少年异性交往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学校和家长首先应该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征。总的来说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性心理与生理逐渐趋向成熟。青少年对自身的了解和认识开始增强,表现在对自我和他人的肯定与否定,对异性的好奇与困惑等。(2)心理加“锁”。青少年开始学会掩饰、隐藏自己的真实情感,表现出心理闭锁的特点。(3)情绪两极化,行为易冲动。(4)青少年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冲突,如生理成熟提前于心理成熟的矛盾;独立意识增强与实际能力偏低的矛盾;渴望他人理解又心理闭锁的矛盾;感情与理智的冲突等④。因此青春期是人生最关键、最困难、最需要理解与帮助的时期,教育机构应针对青少年异性交往的特征和阶段采取相关措施对青少年异性交往过程中碰到的许多具体问题给予帮助和正确指导。
近年来有少量研究涉及到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心理和行为发展特征等问题。沃建中等对11743名中学生调查研究表明,中学生与同伴的交往保持了较高的水平,与异性同伴的关系要好于与同性同伴的关系。而以往的研究认为同性关系要好于异性关系。该研究还发现,初中生与同伴交往水平变动较大,高中生与同伴的关系基本稳定,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他们认为这是由于初中生心理处于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阶段,心理发展体现出较大的矛盾性,与同伴的关系也不稳定,而高中生生理和心理均趋于成熟与稳定,与同伴的关系也日趋稳定m
2.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心理功能
国内外研究成果表明,适当的异性交往有利于增进对异性的了解,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扩大社会交往的范围,得到异性同学在学习上的帮助,促进人格全面健康的发展和健全〔10]。异性交往对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促进青少年同一感的发展。艾里克森认为,青少年阶段的关键任务是发展同一感。异性交往有利于他们建立清晰的自我感知。异性交往及其自我概念能够影响个体的自我价值感}e(2)增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异性交往,可以满足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从而达到心理平衡。反之,缺乏异性交往会导致适应不良,引起性心理扭曲、性变态等问题0(3)增进青少年间的友谊,为日后获得成熟爱情奠定基础。健康的异性交往,扩大了青少年的交友范围,使他们友谊的发展不再仅仅局限于同性同学的狭小圈子;同时,青少年通过异性交往,从对方身上学到的优点又能够迁移到他们与同性同学的交往过程中。(4)促进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与异性同伴的良好关系有助于青少年获得熟练成功的社交技巧。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能使青少年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利于情绪的社会化,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对环境进行积极探索的精神⑨匀。
异性交往对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具有积极的功能,青少年自身的特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异性交往。吴晶等对679名学生的调查研究表明自尊水平、自信程度和语言能力对学生的异性交往行为水平有着重要影响。自尊水平越高、自信心越强的学生较易受异性学生的欢迎。异性交往的顺利与否离不开较强的语言能力。学生的能力和自己的努力程度,对异性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有重要影响①。
3.青少年异性交往存在的问题及偏见
许多相关研究结果也揭示了异性交往对于青春期学生成长的巨大推动和促进作用。但是,青少年的异性交往也存在很多心理问题。这些问题概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交友观不正确;(2)超越友谊界线;(3)交往方式不当;(4)随意性交往和隐蔽性交往增多;(5)择友标准需指导;(6)“一对一”的异性交往带来的困扰;(7)爱情错觉的困扰;(g)心相近而形相远的困扰;(9)拒绝异性交往或异性交往困难;(10)缺乏异性交往的良性环境⑨。随着社会转型、环境变化,青少年异性交往由于缺乏家长、教师的指导,使得他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这必然给他们带来一些心理、行为上的困扰②。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多数家长和教师对“青春期”的异性关系存在很多偏见和误解。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读书,与异性交往是长大以后的事;(2)中学生还不成熟,不懂事,不具备与异性交往的条件;(3)与异性交往会分散精力,影响学习;(4)与异性交往很容易发展为“早恋”,使中学生犯错误;(5)中学生谈恋爱成功率很低,中学生与异性交往没有什么好处;(6)与异性交往是少数学生的行为,“好学生”不应该仿效;(7)如何处理异性关系不需要别人指导,到时自然就会;(8)如何处理异性关系不属于教育范围,教师对此没有责任。正是由于上述诸如此类的误解,使很多家长和教师不能正视“青春期”的异性交往,往往采取压抑、堵塞的办法来被动应付,而不是积极引导。。
然而,家长和教师对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偏见和误解也是可以理解的。张章新等对寄宿制高中300名学生的调查研究表明:对于异性之间交往度的掌握,近半数同学对高中学生恋爱持否定态度,也有近半数同学对之持不确定的观望态度,而明确赞成高中生可以谈恋爱的同学在男女生中分别只占14%。他们对同样来白三个年级的有恋爱迹象的约100人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在高中学生的恋爱中,双方的情感不够稳定,变动性较大。在恋爱所产生的效果看,起消极作用的一面占主要地位曾
在异性交往日益开放、频繁的情况下,应帮助青少年、教师、家长理解和认识到正常异性交往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将正常交往带来的益处和不适当交往、不健康交往或回避交往等所带来的弊端区分开来。切忌将不恰当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归咎于正常的异性友谊或异性关系,并由此全盘否定青少年的异性交往。同时,注重进行人生观、价值观、交友观、友谊观等教育,帮助青少年提高异性交往能力,为预防和矫正青少年的异性交往心理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ll/18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