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以特色校园文化推动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

时间:2015-12-20 16:53:14 所属分类:教育理论 浏览量:

作者:莫勇刚 麻文燕 余志刚 【摘 要】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特点及其作用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出了构建特色校园文化以推动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同时提出了构建具有职教特色校园文化的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

作者:莫勇刚 麻文燕 余志刚

【摘 要】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特点及其作用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出了构建特色校园文化以推动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同时提出了构建具有职教特色校园文化的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可持续发展
1概述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空前的发展机遇,“十一五”期间国家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其中包括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同时,知识经济和新型工业化道路对劳动力的知识技能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也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那么,如何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无疑成为了重中之重,笔者认为,构建特色校园文化以推动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是一条可行之路。
  2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特点和作用
  2.1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学校在办学实践中逐渐孕育和形成的独特的办学理念、道德规范、组织制度,是体现全校师生价值取向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等所共同整合而成的人文生态环境。从内部结构上可以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相互关联的部分。校园物质文化,它是校园的外显文化,是以某种文字符号为载体,将校园精神显现于校园的各种标记物之中,如校服、校歌、校刊校报、雕塑、学校建筑等;校园制度文化,它是指校园人在交往过程中缔结的社会关系以及用于调控这些关系的规范体系,是校园一切文化活动的准则。它包括相关的法律法规、学校管理体制及其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及其运行机制、特定的行为规范等;校园精神文化,它是校园文化的深层内涵,是在长期的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行为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学校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目标、文化传统、学术风范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体系,难以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
  2.2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特点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其校园文化不仅具有一般大学校园文化的共同特征及作用,而且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职业教育的“职业化”特点,使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融人了更多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人文素质等因素。
  1)具有更强的地方性及企业化的特征。
  2)应用性。这是由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所决定的,也是它的主要特征;
  3)行业指向性。高职院校要依托行业办学,高职校园文化也要随着社会、行业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这也是高职校园文化始终保持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2.3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学校优良传统的结晶,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血脉,是构成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特色校园文化,是办好特色学校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作为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具有其应有的教化、导向、凝聚、辐射等功能外,对人才培养、科学发展、社会服务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更关系着高职院校自身的改革、发展与稳定,对学生的职业定向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能力培养以及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建立民主化、科学化的学校管理,优化育人环境,加强师生合作,改善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3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生产的“产品”。高职院校是否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能否可持续的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其培养的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和较高的职业素质,是否“下得去,上手快,能创业”。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视频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十一五’期间,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重点是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我们必须从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深化改革,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高等职业教育在促进我国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再进一步发展到人力资源强国的过程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已成为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而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与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制度文化是分不开的;培养学生较强的职业技能和较高的职业素质,也是与高职院校精神文化息息相关的。因此,构建具有特色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
  4构建职教特色校园文化的实施思路
  4.1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职业技术院校的发展已有20年的历史,但不少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教育者依据自己的教育目的和办学指导思想对社会文化的评价、选择、认可和吸收的过程,并给予社会文化以自我个性的呈现,从而使构成这种群体性文化的个体在语言、行为、创造性等方面显现出认同性趋向。为此,当务之急是高职院校要从发展的战略高度重新审视自我,找准定位,合理规划,构建富有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和理念作为学院发展的向导,把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统一到学校的总目标上来,团结协作,实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4.2构建高职院校职教特色校园文化的途径
  校园文化是一个立体化、开放性的概念,包括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相互关联的部分。它是一种环境,也是一种氛围,是一种需要长期培育、苦心经营的教育氛围,需要多层次、多渠道进行建设,更需要学校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1.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建设什么样的校园文化应根据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来决定。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大量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围绕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而展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是构建特色校园文化的前提。
  2.优化师资结构,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就要求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和“职业”双重属性,这一属性决定了其从业教师个体应具有双师素质。双师素质一般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能够传授专业理论知识:二是能指导专业实践,并具备相应的知识、素质、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包括围绕职业岗位的知识、技术,及本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和职业岗位上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等;素质结构包括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道德素质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职业素质是指角色意识、敬业精神、时效意识、团队精神等;能力结构包括教育教学能力、岗位实践能力、现代教育技术使用能力和科研能力等。
  根据双师素质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的要求,对高职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培养是建设双师结构队伍的根本途径。笔者认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学历学位进修、实践能力培养、教育教学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
  高职院校可积极鼓励教师进修学历学位,制定鼓励政策,例如,对进修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全额报销学费,并在获得学位以后分别资助一定的科研启动经费;
  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有以下途径:一是在指导实习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二是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三是选派教师到教育部师资培训基地或企业进行短期培训;四是鼓励教师参加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鉴定,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实践能力,而且还可以为学生开展职业资格培训;五是从企业引进一些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有丰富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熟习本地区、本行业情况、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将对在校专职教师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3.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塑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精神。
  精神形态的校园文化包括办学理念、学校传统、校风、校训、人际关系等校园内所有精神形态的东西。笔者认为,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
  (1)加强校风建设。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而校风最集中体现在教风和学风上。只有在广大教职工中树立起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和为人师表、治学严谨教风,才能引导和促进学生优良学风的形成;
  (2)加强道德素质建设。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的形成与道德素质建设息息相关。学校可以采取类似“道德分”的做法,对学生的道德素质进行量化考核,并把校内的“评优评先”、勤工助学以及奖、助学金等与“道德分”挂钩;
  (3)精心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依托学生社团组织,塑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精神。高职院校校园活动要注重对学生职业性格塑造和职业道德教育。如通过就业讲座、职业设计、成功人士经验谈等方式使学生逐步树立工作无贵贱、行行出状元的思想;通过各种职业技能大赛,使学生熟悉专业、热爱专业,树立职业归属感与职业自信心;通过服务小区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增强服务意识。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ll/19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