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绿色发展”理念下大学生环境伦理教育的新思考

时间:2019-08-05 11:02:57 所属分类:教育理论 浏览量:

[摘 要]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到我国构建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必须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环境伦理观,而当代大学生环境道德素养的提高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分析大学生环境伦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

  [摘 要]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到我国构建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必须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环境伦理观,而当代大学生环境道德素养的提高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分析大学生环境伦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使他们具有良好的环境道德。

  [关键词]绿色发展; 大学生; 环境伦理; 环境伦理教育; 实现途径

大学生环境伦理教育

  生态文明强调的是绿色发展之内涵,农业文明时代强调的是顺应自然,而工业文明更多表现出来的是征服自然。习近平同志也多次在不同场合指出了绿色发展的科学内涵,强调人类与大自然之间和谐的重要性,应该注重对大自然的呵护,尊重保护自然,不应破环生态平衡,否则,自然将以不同的方式惩罚人类。绿色发展理念将历史与现实交融在一起,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突显出时代发展的新趋势。

  一、绿色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

  ( 一) 绿色发展理念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中绿色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道教主张人类应遵循自然规律,服从天、道和自然,倡导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应该回归自然。儒家思想也表明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赋予了丰富的生态智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正是体现了对中华民族传统生态文明理念的继承和发展。

  ( 二) 绿色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继承和创新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与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观点大体相同。马克思主义在强调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中指出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是人道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绿色发展理念着重指出走绿色、循环和低碳的发展道路,从而实现 “以人为中心”向“以人为本”的根本目标的转变。它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生态思想,这是一种理论的创新。

  ( 三) 绿色发展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念的逐步成熟和完善。绿色发展理念是我党对自然发展规律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和完善。党的十六大提出改善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十七大强调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绿色友好型社会。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战略布局。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内在联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环境是人民的生活,绿色的山丘是美丽的,人和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等论述。习近平同志强调了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加深了人们对绿色发展观的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内容日渐趋于成熟。

  二、环境伦理与环境伦理教育的内涵

  ( 一) 环境伦理的科学内涵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中指出: “人类不能过度征服自然,摧毁自然。当人们沉浸在对自然的胜利中时,最终都受到了自然界的报复,人们虽然取得了预期的结果,但也不能越雷池一步,任何与自然树敌,凌驾于自然的行为都会付出沉重的代价。”人类在社会发展活动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是通过伦理道德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二) 环境伦理教育的基本内涵环境伦理教育是指通过系统学习环境伦理知识来引导人们自觉形成环境意识和行为习惯,环境伦理教育在环境伦理的传播过程中是一个不断塑造生态人格的过程,从深层面上看,环境伦理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伦理教育主要是通过向个体传授环境伦理知识和环境价值,培养人们正确的环境伦理价值观,改善人们的环境道德,塑造人们的环境道德。

  ( 三) 环境伦理与环境伦理教育环境伦理构建了新的自然价值,为人类应对环境危机提供了理论指导。其目的就是要指导人们的生活实践,实践性是环境伦理学的精华,它的伦理原则只有落实在人们的实践中才有意义。通过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并将这些道德原则融入到实践中,从而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最终维护和实现人类的整体利益。同样,环境伦理教育的实践是人们在特定的操作层面上建立保护自然环境的伦理观点。

  三、大学生环境伦理教育缺失的原因

  ( 一) 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和缺乏意识当代大学生的环境伦理知识相对缺乏,环境伦理教育的整体氛围在很多高校都没形成,大学生很难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中环境破坏的种种迹象时有存在,如在教室课桌椅上乱涂乱画; 乱扔废纸杂物; 随意地践踏草坪等,这些现象表明大学生环境道德意识的淡薄,缺乏对保护自然环境的人文关怀,没有重视环境伦理教育,缺乏环境伦理知识和对保护环境的深刻理解。

  ( 二) 教学人员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弱化环境教育属于新兴学科,很多高校缺乏优秀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只能由非专业的教师来兼任环境教育学科,高校环境教育的非专业性导致了环境教育教学投入力度不大,环境类图书的基础课程教材主要以理工类为主,缺乏符合时代要求的环境伦理教育材料,使学生无法接受全面系统的环境伦理教育。因而,重视这门学科的师资培养,加强生态伦理知识的培训,以满足环境教学所需求,保障环境伦理教育切实有效地进行。

  四、绿色发展视域下的大学生环境伦理教育对策

  ( 一) 培养大学生的环境伦理意识环保意识是人们不断调整社交活动以保护环境的理念,它是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程度,而环境伦理水平决定了人们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人类只有自觉地树立环保意识才能有效地保护环境。环境伦理反映了人们在环境问题上的道德品质,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人们具有怎样的环境伦理观念就决定了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因此,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环境伦理意识至关重要。

  ( 二) 指导大学生开展环境教育活动环境伦理教育将理论学习融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是环境教学的内在延伸,它可以结合自身的教育资源,开展创建绿色校园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绿色校园建设对环境伦理观念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组织环保活动促进环境道德; 开展影像教育、板报宣传等; 利用世界环境日、节水日、植树节等重要节日,参加征文比赛、专题讨论会、科普讲座和访问等多种形式开展环境伦理教育活动。通过各种实践教育活动,让环保理念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心中,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北京: 人民日报,2016-5-10.

  相关推荐:生态环境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ll/45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