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孔子教育思想融入当代大学生五育探析

时间:2021-11-20 16:06:01 所属分类:教育理论 浏览量:

将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推陈出新,用中华民族创造的精神财富来引领学生,教育学生,不仅使得传统文化体现当代价值,还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一、将孔子理想信念融入德育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

  将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推陈出新,用中华民族创造的精神财富来引领学生,教育学生,不仅使得传统文化体现当代价值,还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孔子教育思想融入当代大学生五育探析

  一、将孔子“理想信念”融入德育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孔子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摆在育人的首位”,在道德教育中,孔子又十分重视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论语·泰伯》)孔子教导学生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气节,要“志于道”,要坚守自己的信念。

  孔子本人拥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主张学生入仕,培养了弟子们正确的价值导向。其弟子也受孔子影响,多次问政,例如“颜渊问为邦”(论语·卫灵公),“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论语·尧曰),他们都要积极将自己所学回报国家。从“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能看出,孔子认为士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当代青年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责任和使命,正确的理想信念能够使大学生坚定目标,并为之不懈奋斗。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大学生才能在步入社会后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拥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国家观、忧乐观,从而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和民族的复兴提供前进的动力。

  二、将孔子“广博学识”融入智育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深入学习专业技能的重要阶段。在新时代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不仅要认真学好专业知识,更应当广泛地涉略其他知识,这样有助于提升他们的人文理性。孔子认为“君子不器”,有学识,有才能的君子应广泛涉猎各方面知识。“孔子“君子不器”的人才观体现了教育的根本宗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符合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以来,国家发展的速度大大提升,大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越来越多,各领域的知识不断融合,相互联系,国家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大学教育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学生,有利于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应试教育的弊端导致部分学生严重丧失生活技能、社会技能和劳动技能。在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面,“无字之书”的阅读也十分重要,从“无字之书”中获得的经验和技能,在大学生步入社会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将孔子“身心之力”融入体育

  当下,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强度、学习强度也越来越大,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学习压力也在不断增加。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为适应当下社会环境,将“身心之力”融入大学生的体育教育中刻不容缓。这里的力指的不仅仅是身体的承受能力,还有心理的抗压能力。

  孔子十分重视身体锻炼能力,《孔子家语·正论》中曾记载孔子“文武并用兼通”,同时他也十分重视对弟子的体育教育,他所提倡的六艺中就有三个与体育相关的要求,分别是“乐”“御”“射”。孔子的许多弟子都是文武兼备的人才,例如子张、冉有。过硬的身体素质、健康的体魄是大学生进行各项活动的基础,将孔子的体能教育理念有机地融入大学生体育教育,激发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促进大学生对体能锻炼的重视,进而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为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各项活动提供有力保障。

  四、将孔子“内外之质”融入美育

  “美是真的超越和善的升华,是真和善的统一。”美育旨在培养大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育与德育和智育相辅相成。“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论语·子微》)孔子在演奏音乐和歌曲时就把他的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融入其中,在对音乐之美的体会中,孔子也悟出了礼与德“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通过乐的洗礼,成就了一个完人。

  孔子认为的“质”包括三方面,第一是君子内在的质:“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我们要加强学生人格品质的培养,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第二是质量之“质”,如今,自媒体、短视频、娱乐产业、资讯产业等不断发展,大量的信息涌入大学生视野,其中不乏一些低俗文化、低趣味文化。美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区分高雅艺术和低俗艺术,增强他们辨别美丑的能力,从而帮助大学生培养高雅的生活情操。最后一个“质”是生活的质量。“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看来,生活的质量并不在于金钱的多少,而在于简朴和节约。习近平同志在2020年8 月对制止餐饮浪费做出重要指示,大学生群体节约意识的培养迫在眉睫,教育大学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继续保持艰苦奋斗,让勤俭节约的理念根植在青年一代的心中,为形成崇尚节俭的社会风气筑牢思想基础,遏制奢侈糜烂的社会风气。

  五、将孔子“劳动之乐”融入劳育

  孔子不管是在教育学生方面,还是周游列国游说诸侯国王,都强调劳动的重要性,他要求统治者“以劳治身”,“先劳苦而后得功,此所以为仁”。他十分尊重劳力者,也提倡自己的弟子能够重视劳动。

  劳动光荣、劳动伟大是国家一直提倡的劳动理念,在教育学生时,我们应当引导,并且教育大学生树立这种理念,同时更加重要的是,要给大学生树立快乐劳动的理念。陶行知先生认为“劳动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当今“撸起袖子加油干”已然成为我们时代的最强音,大学生只有在大学阶段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才能在今后的社会实践中积极工作,营造努力向上的社会风气,所以在大学阶段融入快乐劳动的教育理念,对今后大学生步入社会创造社会财富,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劳育与德育、智育等其它方面的教育息息相关,相辅相成。乐于劳动,能够使得内心对劳动的情感得到升华,在劳动中悟出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道理,进一步强化了大学生热爱劳动的行为,最终形成了大学生热爱劳动的优良品德。

  六、结语

  总之,将孔子的教育思想不断融入当代大学生的教育理念当中,不断探索适应当下社会对大学生群体的更高要求,为社会和国家培养真正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这一代青年肩负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使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青年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和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将孔子的传统教育观念与当下时代背景结合,能够为国家和社会更好地因材施教,育才育人,同时也能让传统教育理念重新焕发生机,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大学生文化自信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冯建军2004《生命与教育》, 教育科学出版社。

  王凌皓、高英彤2008《孔子广义美育思想理论探究》,《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3期。

  《孔子教育思想融入当代大学生五育探析》来源:《汉字文化》,作者:郭翠梅 张沛哲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ll/49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