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在小学生体育活动中如何更好的推广排舞

时间:2018-10-13 12:00:18 所属分类:小学教育 浏览量:

下面文章主要以小学生体育活动中推广排舞的策略为研究对象,以广州番禺区石岗小学为实践地,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教学实践和逻辑分析法,分析排舞在小学推广的优势和不足,希望能够探索排舞运动在小学生体育活动中推广的成功经验。通过研究可知:排舞作

  下面文章主要以小学生体育活动中推广排舞的策略为研究对象,以广州番禺区石岗小学为实践地,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教学实践和逻辑分析法,分析排舞在小学推广的优势和不足,希望能够探索排舞运动在小学生体育活动中推广的成功经验。通过研究可知:排舞作为一项老少皆宜的运动,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只要方法得当,合理布局,因材施教在小学推广排舞有良好的效果,得到学生、教师和家长的一致认同。

  关键词:排舞运动,推广策略,小学生,学校体育活动

体育与科学

  排舞是舞蹈跟体育高度结合的一项健身运动,能锻炼身体,增强各部位的协调性,增进身心健康等,正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青睐。舞蹈可以提升人们自身的气质塑造形体早已家喻户晓,体育可以锻造学生拼搏与吃苦耐劳精神。

  学校体育活动是组成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小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根基,其发展的全面性和健康成长程度关系到祖国发展的大计,在的指导思想及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指引下小学体育教育必须受到进一步重视。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各方面还不成熟,思维形式以感觉运动模式为主,有较强的模仿能力。

  在小学生这个身体发育最重要的阶段发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改善学生运动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显得十分重要。夯实学校体育教育,对小学生构建终身体育意识意义非凡[1]。排舞作为一项老少皆宜的运动,符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结合这一年龄心理生理特质在小学推广排舞有天然的优势。

  1针对排舞运动特点开展的策略分析

  1.1多样性

  是排舞广泛受到健身爱好者欢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音乐的多样性。许多欧美的经典老歌、浓厚牛仔风格的美国西部乡村音乐,甚至时下流行的舞曲如一些爵士、街舞风格的舞曲都成了排舞的音乐素材。随着电子时代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传输速度也越来越快使得很多时尚的音乐元素不断融入排舞当中,夯实了排舞的创编基础。排舞的每一首舞曲都有统一及特定的舞码,由国际排舞协会官方网站统一发布,国际上的排舞曲目目前已经发展到了上千首,展示了排舞的舞蹈元素多样性。

  排舞的舞蹈风格融入了各种舞蹈元素,集合了街舞、爵士舞、国标舞、舞厅舞等各种舞蹈元素。排舞的舞步变化多样,风格各异,除了包含伦巴、恰恰、牛仔、曼波等拉丁风格的舞步,还包含了一些流行及民族的风格舞步,如街舞,摇摆步、波尔卡、华尔兹等风格舞步。为顺应排舞的多样性的特点,广州番禺区石岗小学采取了针对性推广的策略。

  小学生处于爱探索的敏感阶段,好奇、敏感,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是他们的代名词。为此,在小学当中选取了国家推广的规定套《绿旋风》《小苹果》《舞动中国》和舶来品《哇卡哇卡》共4套排舞进行推广,并自编了2套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排舞,分别为啦啦操风格的《石岗小精灵》和踢踏舞风格的排舞《O’Mara’Dance》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典型的中西结合的形式突显了民族音乐跟西方音乐并举,中国舞蹈跟舶来品舞蹈间的相互补性。

  1.2普及性

  排舞运动适合对象广泛,排舞自身的一个口号就是“能走路就能跳的舞蹈”。据调查,参加排舞锻炼的人当中年龄最大的70多岁,最小的只有5岁,是老少皆宜的舞蹈,当然也适合小学生习练。其内容简单易学,无需系统的舞蹈基础,也无需舞伴,只需在一块简易场地站成一排即可开展该运动,适合在小学校园开展。小学生骨骼、肌肉成长尚未健全,心肌收缩力量较弱,心脏的神经调节机能还不够完善,不适合做负重或者强烈的运动。

  而排舞其运动量适中,高低可控,练习者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因此非常适合在小学生中开展。为顺应排舞的普及性原则,我校采取了由班主任跟本班学生自行选择排舞套路进行学习的策略。不分年龄段,但排舞的套路多,除了我校审定推广的4套国家推广套路和2套自编套路外,也可以由班集体自行编排或者选择已经在社会上流行的排舞套路进行学习。

  各班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难度级别不同的套路进行学习,但前提是保证每个班要学会一套以上的排舞套路。经过学校大课间活动的普及学习及校级排舞大赛的比赛情况看,每个班最少掌握2套以上的排舞套路。顺应了排舞普及性的特点。

  1.3表演性

  排舞的最初形式是一种双人舞,但由于寻找舞伴相当困难才发展成了多人参与并且不需要舞伴的形式。排除了寻找舞伴的尴尬,越来越多的健身爱好者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排舞即可单人跳,也可以双人跳、集体跳,还可以成千上万甚至更多人齐跳,参与形式非常灵活,并且不需要受到场地和器材的限制,只要有一块空地及音乐便可,可以拍打手的方式来打节奏。

  排舞一般没有特定的规律,表演人群及排舞教练员可在舞曲本身舞码的基础上对排舞进行队形和上肢动作的编排,甚至可以在晚会、联欢会、运动会开幕式等比较正式的场合进行表演。顺应排舞表演性的特点,学校采取了拓展其表演性的策略。

  自确立在小学校园推广排舞运动之日起,学校指定了一些列的配套发展措施。设立了班级排舞创编比赛,以班级为单位自行创编自己的个性队名、设计服装、创作自己口号,在文化层面深化排舞的推广。每年举办一次校级排舞比赛,提供舞台让小学生展现自己。成立校排舞队参加区赛、市赛、省赛。并在学校的各种庆典活动中进行排舞表演,充分发挥了排舞表演性的优势。

  2在小学生体育活动中推广排舞策略的分析

  2.1多渠道提高师资队伍排舞专项能力

  师资队伍素质,包括两方面,即理论知识和技能素质。理论知识是技能提高的基础条件,因为有高效的学习方法,科学的教学模式,才能面对不同能力的小学生。在加强排舞教师理论知识方面,我们采用引进来和发出去的策略。通过师资培养计划,加强小学与高校之间合作,聘请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专业团队与我校骨干教师联合开发编写排舞校本教材,教材由易到难分为6册,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性学习。

  排舞是一项不断推陈出新的运动项目,从事这个项目的教师要经常参加排舞相关的培训、学习,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以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学校对于教师培训、学习报名的费用学校要给与一定补助,以提高教师继续进修的热情。同时聘请高校研究生进校园展开实践教学,在大课间排舞活动和体育课上开展排舞教学,拓宽了师资的来源,为体育教师提供了更高的学习交流平台。

  2.2教学内容和形式多样化策略

  为推广排舞全面普及,我校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采取了多种措施。在校内,主要运动班级比赛的形式,通过学习规定套路动作为基础,结合本班的创作特色自行编排队形变化,也可更换部分音乐,来达到同样内容展示出多样性的结果。在学校的大课间上聘请有影响力的专家进行明星演唱会式教学,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顺应大课间评比时需要教师参与其中的条例,鼓励班主任和认可老师与学生一起参与到排舞的学习展演中。

  通过小手拉大手达的方式,请在校学生回家将排舞内容教给家里的家长,适当时候开展家长嘉年华,提供机会让学生跟家长一起表演排舞。通过聘请专业教练指导排舞运动队训练并带队参加参赛市一级、省级比赛等,获得省赛冠军2项,亚军3项,季军3项等多种荣誉。排舞运动与其他的体育健身项目相比,舞蹈风格较多。

  通过实践教学得知,目前小学教师教授排舞运动主要以街舞、爵士风格,缺乏其他的舞蹈风格。正确把握排舞运动的各种舞蹈风格和技术要求,对学生掌握技能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前期教师以初级技术教学,使学生掌握不同的舞步、身体感觉和不同舞蹈的特点,在教学中期应该提高学生对动作把握的积准确性和合拍性,在教学的后期应提高学生的表演性。

  2.3积极倡导排舞文化进校园

  在小学推广排舞运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走入体育课堂,而且列入大课间活动中。发挥排舞社团和俱乐部、训练队的专业优势,积极开展排舞训练学习模式,构建“付出是一种幸福,收获是一种幸福”为核心价值观的“幸福教育”文化体系,实现“学生练排舞,教师爱排舞,家长懂排舞,处处现排舞”的局面。

  3结语

  排舞在小学推广存在天然优势,其方法是首先弄清排舞的特性,结合排舞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部署排舞推广的策略。开展形式可以为常规体育课教学,排舞社团拓展、大课间活动展演等。排舞在小学推广的过程中,其优势包括简单多样易学易做、锻炼价值高、场地器械要求低和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等。只要学校领导重视程度足够、持续提升师资力量,设法提高学生练习积极性、适度开发学校场地,保证排舞运动练习时间,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形式、积极倡导排舞文化进校园,方法策略得当,在小学推广排舞运动一定能成功。

  参考文献:

  [1]刘俊玲.北京市东城区小学排舞运动发展现状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6:1-10.

  [2]葛聪颖.排舞运动及其推广策略的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1:5-12.

  [3]郑丽红.基于校园文化高校排舞社团推广实践研究———以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排舞社团实践为例[J].四川体育科学.2015年(5):121-125.

  [4]郑丽红等高校排舞推广现状与策略构思———以广州地区高校为例[J].群体·研究.2015年(8):103-106.

  体育类期刊推荐:《体育与科学》以学术论文发表为主,兼及商榷讨论、学术综述和会议述评。要涉及体育文化、奥林匹克文化、社会体育学、体育经济学、体育法学、体育美学、体育课程论、体育方法论、运动竞赛与训练学、新学科介绍等。读者对象以体育科研人员,大专院校研究生和本科生为主,兼及体育管理和关心体育理论研究的爱好者。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xxjy/44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