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小学教育专业硕士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4-24 14:25:50 所属分类:小学教育 浏览量:

摘要:为了提升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文章针对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中存在的课程设置与现实相脱节、未能落实分类培养、导师数量不足、缺乏实践等问题做出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包括优化课程设置、完善培养模式、扩大导师队伍、落实实践教学等四

  摘要:为了提升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文章针对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中存在的课程设置与现实相脱节、未能落实分类培养、导师数量不足、缺乏实践等问题做出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包括优化课程设置、完善培养模式、扩大导师队伍、落实实践教学等四个方面。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硕士;实践教学;导师队伍

小学教育专业硕士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基础教育阶段中的小学教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对于小学阶段教师的学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正是因为有这种社会需要,导致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报考小学教育的研究生来提高自己的学历。但随着研究生人数的增加,对于小学教育专业研究生的培养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文章主要对小学教育专业硕士培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研究。

  一、小学教育专业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与现实相脱节

  小学教育的硕士研究生属于专业型硕士,其学制为两年。但在校的课程设置与本科的课程相类似,多以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性课程设置较少。学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学校教育关联不大。造成学生与小学教师实际的职业需要相脱节[1]。此外,由于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的学制较短,要学的课程内容较多,为了保证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所有的课程学习,学校会将部分课程设置在周末,以此来保证学生达到标准学分顺利毕业。但这对于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的学生来说,他们每周要花大量的时间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没时间进行实践训练,造成学生技能性知识无法达到标准。

  (二)未能落实分类培养

  学校对专业型的小学教育研究生没有做好分类培养。小学教育专业研究生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职研究生,另一种是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实际上,两者的招生要求不一样,在培养方式上理应不同,但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此外,小学教育专硕在招生方面存在着跨专业、无师范教育背景或三本及同学历的考生偏多等情况,对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分类培养没有得到落实,导致学生水平不一,从而影响整个学科的整体发展。

  (三)导师数量不足

  关于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在导师方面存在着两方面的不足。一方面,因为小学教育专硕的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各培养单位的指导教师数量有限,造成“生多师少”的局面。另一方面,校外兼职导师数量不足。一般来说,校内教师普遍是理论知识较强,实践知识较弱,不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指导。这就需要校外的兼职导师与校内导师相互配合,共同培养学生。但由于校外导师的数量不足,让学生的教育实训落实困难,导致学生的实践知识较弱。

  (四)缺乏实践

  教育实习是小学教育专硕培养的重要实践环节,它关系到所培养的小学教师的质量。但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的教育实践落实困难重重,主要问题有三个,一是实习基地数量不足,能为学生提供长期实践学习的实习基地较少。二是实习时间过短,缺乏顶岗实习的机会。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的实习时间一般要求为一个学期,事实上只有三个月左右。且多数实习学校不安排实习生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实习,至多是让实习生看管一下课堂自习纪律。这种实践学习,不仅不会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还会让学生产生消极的实习心理,从而影响学生的实习效果。三是校内的教育技能实训不足。对于小学教育专硕来说,专业技能训练是必修课。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各培养单位还是比较重视理论性的课程,专门的教学技能训练的课程和课时较少。这就造成学生的教学技能在课堂与课外都得不到应有的训练,从而学生的教学技能也就难以得到提升。

  二、小学教育专业硕士培养的改进策略

  (一)优化课程设置

  合理的课程结构对小学教育专业的研究生素质结构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体现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特点,在课程的设置方面必须坚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将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性和技能性课程放在首位,适当减少重复性的理论课程,同时要注重课程内容的广度、宽度和先进性,避免课程内容过于陈旧,要让课程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创新性,应多设置一些实践性的课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团队协作进行模拟训练和案例分析。

  (二)完善培养模式

  对于不同类型的小学教育专硕研究生教师应给予细致的类别划分,对于在职和全日制、师范和非师范的学生给出明确的培养方案,在确保生源质量的同时,对不同情况的研究生实行针对性培养。从理论上讲,跨专业的学生只要考生专业素质较好,加上正确的培养方法,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的就职不会有太大的影响[2]。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招录过多的跨专业及没有师范教育背景的考生,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整体质量。所以各高校要适度控制跨专业和无师范教育背景考生的招录人数。此外,各高校要对非师范或跨考的学生进行必要的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和相应的考核,除此之外,让无师范教育背景的小学教育专业硕士补修必要的教育类课程,提高他们实践训练的要求。最后,对于同等学力的考生的考核标准要进行适当地调整,对无法按时达到培养质量要求的学生延长必要的修业年限。

  (三)扩大导师队伍

  目前我国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导师仍是以单一的校内导师为主。而对于小学教育专业型硕士来讲,单一的校内导师负责制是不够的,应该适当地聘用校外的兼职导师,实行双导师制[3]。最适合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的研究生导师应该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导师,这类教师不仅有强大的学科背景,还有深厚的学科理论和专业技能,他们可以为学生提供最全面、最专业的指导。有了校外兼职导师的加入,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能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之间的互补。

  (四)落实实践教学

  1.加强校内教学实训。应该将小学教育专业型硕士的培养重点放在教学实训上。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教学技能训练;学校方面,要多建设微格教室,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实训环境。同时,还要注重校内实践教学环节相关训练与考核标准的制定,从而使训练与评价作为一个基本的参照。

  2.扩大实践基地。实践基地短缺是目前各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对此各高校应不断地扩大教育实践基地,增加实践基地的数量,加大对教育实践基地的资金投入保证学生的教育实训。除此以外,学校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分散实习,分散实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实践基地的压力,这种做法会让参加两种方式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际锻炼。

  3.延长学生实习时间。小学教育的学生实习被安排在研二的上学期,实习时间较短,很少有机会进入班级组织教学活动。为此各培养单位需加强与校外实习基地的交流,为实习生提供一些顶岗的机会,延长实习生的实习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入课堂进行组织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三、结语

  只有将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的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导师队伍和实践训练等各个方面进行资源整合,才能为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的发展。才能提高小学教育专业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才能更好地为小学教育事业提供更多的后备教师资源。

  参考文献:

  [1] 唐丽芳.小学教育全日制专业学位发展:成就、问题与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207-211.

  [2] 张巍.全日制专业硕士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3] 石琳.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5.

       教育体制有关的论文范文还可以阅读《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对比中美中小学教育》、《西方中小学社会化管理及其对我国中小学管理改革的借鉴意义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xxjy/45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