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小学语文课“觉生”德育实践探讨

时间:2019-11-02 11:26:40 所属分类:小学教育 浏览量:

摘要 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文以载道难以让小学生心动并行动的问题,觉民小学的觉生德育以学科为载体,在小学语文实验课中从听、说、读、写四个环节入手,融入知、情、意、行的德育过程规律,形成了六大方面的觉生德育经验。实践表明,语文教学环节中渗透德育,

  摘要 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文以载道”难以让小学生心动并行动的问题,觉民小学的“觉生"德育以学科为载体,在小学语文实验课中从听、说、读、写四个环节入手,融入知、情、意、行的德育过程规律,形成了六大方面的“觉生”德育经验。实践表明,语文教学环节中渗透德育,收到了很好的"觉生”之效。

  关键词 小学语文觉生德育 教学经验

小学语文课“觉生”德育

  一、教师范读: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感知中觉醒

  觉民小学开展的“觉民”教育,并不是让学生天然地觉悟,而是在教师有意识地引导下,让学生从学科教学和生活实践活动中“悟”出教材、周围的人和事中蕴含的美德,唤醒其乐于践行榜样人物美德的冲动,通过“觉师”“觉生”,进而达成“觉民”的目的。

  教师动情地范读课文,是引领学生领会文章真意和真情的开始,更是叩开学生披文以入道的切入口。从小学生听教师范读课文、入情明理的心理过程看,初次听声开始初步理解教材的主旨,知道其大意,进而需要教师抓住课文中描绘的细节,突出精彩语段的动情范读去打动学生,打开其心领神会的理解之窗,完成“感知—体悟—动情”的过程,实现感知“觉生”的第一步。

  小学生听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跟随教师走进读者之心,经历作者感人肺腑故事的心路历程。如 CX 教师范读《圆明园的毁灭》,一开始,教师以沉痛、愤怒的语调读第一自然段,为唤醒学生奠定基调。接着以满怀欣赏、惊叹、赞美、自豪之情,范读第二、三、四自然段,以形象的语言,带领学生走进 “众星拱月般环绕”的园林,引导学生根据听到的形象语言感知圆明园规模之大。在教师的赞美和欣赏声中,小学生凭借想象游览了这座宏伟壮观,融合中西风格迷人美景的圆明园后,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觉生”效果水到渠成。

  二、角色朗读:让学生觉出课文中的德育激情

  “觉民”教育的核心在于学生的自主觉悟,在自觉中感悟课文蕴藏的德育知识和情感,并通过透彻领悟的方式转化为小学生的德行,塑造其德性。在“以读为本,悟情明理”理念的指导下,学生细细地读、入情地读,在朗读中逐渐领悟德育内容。这其中最为有效的是分角色朗读,从教材之心同学生之心碰撞的角度来激起学生的“觉悟”,让学生由对任务的准确理解,到新形象在自我心中的建构,并以富有感情的朗读方式再现人物形象,展示其内心的思想认知。如,W 老师教《秋天的怀念》时,她先让学生编排剧本,突出母亲由焦虑、希望到惊喜,最后回到痛苦现实的心路历程。当小学生读到“: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活,好好活……”时,眼里竟泛起了晶莹的泪花。学生在领悟课文人物艰辛生活中产生同情感,在同自身的现实感知对比中,收到“觉生”之效。

  三、延伸问答:让学生表达觉悟到的文本深意

  小学生在听教师范读课文和自己朗读、分角色读课文后,教师要按照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要求,从对文本的感知、理解延伸到小学生真实生活意义的发掘上,有针对性地深化和拓展学生对教材德育精神的精准理解。

  四、生活化教学:让小学生产生觉悟后的行为

  “新课程要求教师能与学生共同建构课堂生活,并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1]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必须借助语文教学生活化,从自身经历中去真切地感知课文蕴含的深情厚谊和做人道理,从现实的生存处境和感人细节、动人情景中理解课文中的德育精神。

  五、角色扮演:唤醒小学生心灵深处的美德体验

  由莫雷诺首创的角色扮演教学法,是一种“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行为和价值观念为取向的教学模式”[2]。在面对角色的系列矛盾冲突中,小学生通过对人物角色的分析,不仅可以达到提高其德育认知水平的目的,还能在榜样人物解决角色面临的价值、矛盾冲突行为示范中,强化践行美德、克服困难的意志。

  六、写作抒情:描绘小学生觉悟后心中的美德

  小学生从角色扮演中感悟到榜样精神后,就会产生出系列觉悟后的行动。在行动中,既有可能遭遇挫折,也有可能受到赞扬,产生效能感,总之其内心将有一种诉诸成文,一吐为快的写作激情。这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回到范文,倡导小学生在作文中抒真情,展个性,绘出“觉悟”后心中建构的美德人物形象。

  这一写作过程本身,就能有效引导小学生提升德育境界,有针对性地批判其心中原来的低俗认识,让其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去充实作文材料,丰富自我精神形象。

  总之,只有坚持同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觉民教育中的“觉生” 教育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支撑载体;也只有从学科特点和觉民德育规律出发,才能收到“觉生”实效。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只有在遵循听读说写的传统教学中,融入知、情、意、行的德育形成规律,才能从感知到激情,从真情的心动到行动,最后形成小学生执行美德的意志力,不断完善对美德形象的追求。

  参考文献

  [1] 鲁洁.回归生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与教材探寻[J].课程·教材·教法,2003(09).

  [2] 王爱芬.浅析角色扮演法及其在学生心理发展中的意义[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S2).

  [3] 杨裕明. 在角色扮演中拉近距离——浅谈转换角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J]. 中国校外教育, 2014(23).

  《小学语文课“觉生”德育实践探讨》来源:《教学与管理》,作者: 郭和才 。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xxjy/45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