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高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15-12-20 19:07:21 所属分类:英语教学 浏览量:

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中国加入WTO之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层层深入,使得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尤其是那些既精通专业、又精通外语的能够胜任跨文化交际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更成为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稀缺资源。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

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中国加入WTO之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层层深入,使得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尤其是那些既精通专业、又精通外语的能够胜任跨文化交际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更成为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稀缺资源。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2005年1月,教育部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都要求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并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这无疑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双语教学已经成为教育管理部门及教育理论和实践界广为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企望就双语教学在高校中的实践状况,冷静思考当前双语教学领域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其对策,以使高校的双语教学实践建立在坚实的理性基础之上论文。

一、双语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近年,尽管许多高校在课程设置中都先后加入了双语教学的环节,但效果却不甚理想,尤其是地方普通院校,双语课大多流于形式。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模糊不清根据笔者的调查,到目前为止,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学管理人员、甚至是教师,认为双语教学不过是多教会学生几个英文单词和专业术语,外加一些翻译方法,使学生能够把英文文献译成汉语,然后理解,就万事大吉了。简而言之,双语课似乎只是内容稍微专业一点的英语阅读课而已。俗话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必然会带来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失误,最终导致双语教学的实际效果背离我们的初衷。

(二)课程开设随意性大在众多高校推行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出现的比典型的问题是:一些高校为了应景、赶潮流,不顾课体系和教学计划的需要,只考虑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谁有能力上双语课,就让谁上;哪门课程有教师,就哪门课;找到什么课程教材,就上什么双语课。这使课程衔接相当松散,甚至出现断档,令学生无法有效应双语教学方式,即使勉强学到一些知识,也难以在续课程中得到拓展与应用,教学效果无从谈起。

(三)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目前双语教学的师资严重匮乏,主要表现在懂业的教师外语过不了关,尤其是口语能力差,在使英语讲解课程方面存在着诸多障碍,教师本身都无实现“英语思维”,就更别提对学生“英语思维”的培了;而具有语言能力的教师基本上都是英语教师,们虽然外语的运用能力相当娴熟,但是对专业课的解相对较少,甚至不了解,很难准确地把握专业课的理解与传授。鉴于此,实际的双语教学主要是对文教材内容进行翻译,使专业课成了变相的英语课既影响了专业内容的信息量和讲解深度,又在很大度上偏离了双语教学的课程目标。

(四)教学方法陈旧单调一方面,师资的匮乏导致双语课程的开展勉为难,多数教师已经无暇顾及双语教学方法的探索与新;另一方面,由于双语课程所涉及的专业门类繁多样,且缺乏统一的教材和系统的管理,再加上学有限,使得理论与实践界对于双语教学的方法之研与探讨不够系统、不够深入,难以指导实际操作。结就是,双语教学的方法陈旧单调,教师们多沿袭“以代讲”的传统模式,形式单一,少有互动,课堂乏味,学生从头到尾接受教师的满堂灌,教学效果难尽如人意。更有甚者,有些学校由于师资短缺,将双语教学的课程合班上大课,就更谈不上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了。

二、推进双语教学的对策(一)明确教学目标双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学习者能同时使用汉语和英语进行思维,能在这两种语言之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自由切换,成为既懂专业又懂外语的国际型人才。因此,对于双语教学来说,思维方式的培养是关键。而就某一门具体的双语教学课程而言,其教学目标具有明显的三重性特征。

1.掌握学科知识。双语教学的首要目标在于探索和掌握专业知识,即:以英语为语言媒介,通过对英语原版教材与文献的学习、思考和研究,让学生不仅能从另一视角认识所学的专业学科,加深自己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更能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方向与新动态,并从中获取该领域的新信息和先进技术。

2.提高英语水平。这不仅包括对相关学科的专业术语、习惯用语以及该学科独特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法的了解与掌握,还包括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语言技能的全面提高,即:能听懂该学科的英语授课,读懂并准确理解该学科的英语教学资料和相关文献,进而能用英语就该学科领域的问题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这其实是大学阶段前两年基础英语学习完成后,英语习得的进一步延续。3.建立英语思维。

英语思维的建立是在英语习得的过程中逐渐获得的,目前地方院校的大学生大多都未能建立起基本的英语思维习惯,更谈不上英汉两种思维的自由转换了。中西方的思维方式有很大差异,这些差异自然而然地体现在两种不同的语言中。学生若不能从语言中感知这些差异,势必会影响他们对这一语言所传递的信息的正确理解。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缔造大量的英语语言环境,让学生通过全方位的操练学会用英语来思考和解答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使用英语的过程中形成英语思维,并最终能够在英语环境中自如地学习、思考、工作和交流。

(二)科学设置课程双语教学在课程安排之初,就要充分考虑如下几方面的衔接与连贯,注重实际效果,不搞形式主义。

1.语言能力的衔接。从地方院校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掌握和驾驭能力来看,以英语为媒介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并非像想象的那么简单。在双语课程开设之前,学生应具备足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双语课的开设做好充分的准备。这其实对学生的英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仅要能读懂英语文献、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还要能够用英语讨论和回答专业问题,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双语课程最好在四个学期的公共基础英语课完成以后开设,这样可以较好地起到英语教学的过渡和衔接作用,从而有效地保证学生完成从英语学习阶段到英语使用阶段的过渡使他们真正学会把英语当成一个有效获取各种知识的工具,这才是英语学习的真正意义所在。

2.专业知识的衔接。双语教学的引入是对现有课程体系的革命性创新,这一改革既要有利于专业知识的传递,又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这就要求双语教学的课程设置充分考虑专业知识的衔接问题。这一衔接,既包括与前期的先修课程的衔接,又包括与后续开设的专业课程的衔接。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双语专业课之前,应该对该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能够通过预习和复习较好地领会用英语讲授的专业知识,并为以后的不论是母语专业课,还是双语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应根据课程特点和难易程度,循序渐进有针对性地组织或调整教学内容。但要强调的一点是双语课程绝不是对母语课程的简单重复,它应是整个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当着其他课程难以取代的重要角色。因此,在设置双语课程时,要尽量避免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出现重复或断层现象。


3.中

[2]Richards,Jack C.,John Talbot Platt,and Heidi WebeLongman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DB/CD].HarloEssex England:Longman,1985.

[3]王希普.高等学校双语教学刍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2,(5):92.

[4]张颖,单德鑫,王旭梅.关于高等学校“双语”教学问题的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9):89.2008年第7期李哲:高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83·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yyjx/24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