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中国水产资源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研究

时间:2015-12-21 01:05:10 所属分类:水产与渔业 浏览量:

中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解决国民的食物需求是农业生产的首要任务。中国人增地减的趋势不可逆转,迫使我们寻求土地以外的食物生产资源。而水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在改善国民的食物营养结构、参与国际水产品市场竞争、提供城乡居民观光休

  中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解决国民的食物需求是农业生产的首要任务。中国人增地减的趋势不可逆转,迫使我们寻求土地以外的食物生产资源。而水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在改善国民的食物营养结构、参与国际水产品市场竞争、提供城乡居民观光休憩垂钓、维护水域生态安全、以及稳定海防边疆的等方面具有多种功能,这就需要我们重新认识水产资源在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中国食物安全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1990年起我国水产品产量连年位居世界首位,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渔业国家。但当前水产品高产现状掩盖了一些制约我国水产资源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与持续利用的重要问题。因此研究中国水产资源综合生产能力及其发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综合分析水产资源综合生产能力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界定了水产资源综合生产能力的基本概念与内涵。水产资源综合生产能力是指在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和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由水产业生产诸多要素综合投入所形成的、可以相对稳定实现的水产业综合产出水平。进而指出水产资源生产能力是一个动态发展变化的概念,水产资源的种群数量与质量的改善及变化会影响水产资源生产能力,养殖水体的数量与质量、市场需求及生产方式、养殖技术与加工水平同样也对水产资源的生产能力产生影响。我国水产资源生产能力发展的阶段特征。其一,我国的水产品产量主要源于海洋水产资源的开发,特别是海洋捕捞产量曾长期占据我国水产品产量的最大份额;其二,我国的水产养殖从1980年开始呈现持续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而从2000年起内陆水产养殖产量开始超过海洋水产捕捞量成为我国水产品的主要生产方式;并且我国水产资源生产能力由以捕捞为主的天然海区、内陆水域逐步向由人工控制的集约化养殖水域转移。我国水产资源生产能力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与长江流域地区。2005年水产品年产量在百万吨以上的12个省区主要集中这一地区,其生产能力分别占到全国水产品、海洋水产品、内陆水产品总量的90.22%、96.43%、82.44%;渔业经济产值在百万元以上的省区排在前6位的都是沿海省份,随后的为长江流域5省区。同时水产品加工能力、水产从业人员、以及海水和淡水不同品种水产资源生产能力等也主要分布于沿海与长江流域。多方面因素导致我国水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恶化的问题。淡水养殖环境质量不高,重点治理流域的453个水质考核断面达标率为60%;海水养殖环境质量下降,仅60%的海水增养殖区水质状况能够满足增养殖业水域要求。而养殖方式不合理、养殖技术不规范、专用渔药研发滞后等,也给我国的水产品产地环境质量与食用安全带来隐患。据悉,近年来我国每年渔业污染事故发生在1000次以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0亿元,因环境污染造成天然渔业资源经济损失35亿元以上。我国水产资源生产能力的质量变化趋势。近海捕捞强度超过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捕捞产量中的主要经济鱼类产量下降,低龄化、小型化和低值化日益加剧;内陆水域水产资源捕捞单产(单船或单网)渔获量减少、质量下降,上世纪50年代长江流域的捕捞产量曾达40多万吨,近年来仅10万吨左右。上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以每年约16%的速度快速增长,同期世界水产品产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中国,中国水产品总量的增长主要源于单产的提高,1996-2005年的10年间,全国水产品每公顷单产平均提高了1.21吨。不过内陆水产养殖单产稳步提高,海洋养殖单产却徘徊不前、年际间单产变化率较大,而且省市区间水产养殖单产水平相差很大。从水产资源角度而言,我国海域生物多样性较高,水产资源品种繁多,但水产资源量并不丰富。我国四大海区的年平均渔获量仅为3.2万t/h㎡,属世界中下水平。我国内陆水域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1.82%,其中可养殖面积只有38.64%,已养殖面积占可养殖面积的69.19%;池塘、湖泊、水库、河沟和其他等5种水域中,池塘和水库的养殖利用率较高,湖泊与河沟的养殖利用较低。近年由水利部完成的《中国水功能区划》中,渔业用水区域江河长度有2000多公里,其只占二级区划江河长度比重的3.2%,渔业用水区域只占内陆水功能区划的极小部分。根据1985-2005年统计数据的变化特征,用指数趋势模型的组合形式模拟预测了中远期水产资源综合生产能力的变化。预测结果:我国水产品总产量2020年为5954万吨左右,2030年为6145万吨左右,按照总产5%的风险波动水平,我国2020年的水产资源综合生产能力应该在5805万吨至6103]万吨之间,2030年水产资源综合生产能力应该能保持在5838万吨至6452万吨之间。依据上述水产资源综合生产能力预测结果,以及水产品人均与总需求量的的测算分析,基于国家水产政策与国际背景和前面水产资源发展趋势分析,提出我国水产资源综合生产能力安全阈值目标:(一)数量安全阈值:2020年和2030年的水产资源捕捞数量,即水产品捕捞产量分别控制在1820(海洋1550、内陆270)万吨与1720(海洋1460、内陆260)万吨;2020年和2030年的水产资源养殖数量,即水产品养殖产量分别控制在3695(海洋1478、内陆2217)万吨、3826(海洋1531、内陆2295)万吨;2020年和2030年的水产资源总产出量分别控制在5515(海洋3028、内陆2487)万吨、5546(海洋2991、内陆2555)万吨。(二)质量安全阈值:水产资源开发生产过程的无害化、标准化管理,水产品产地药残检测合格率由2005年起至2020年均提高0.05%,2020-2030年均提高0.025%;严禁氯霉素、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等禁药的使用;渔用水域水质普遍提高,2020、2030年赤潮等灾害次数或影响面积比2005年减15%、20%;水产业污染事故与灾害等导致的经济损失2020、2030年比2005年减少20%、30%。论文最后探讨了水产资源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开发利用的保障机制与对策建议。提出水产资源安全保障体系构建要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政策引导与依法监管并重、分工明确与措施得力并重、手段有效与机制协调并重、生产规范与创新服务并重”的五项原则,以及从政策保障、投资保障、技术保障、机制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水产资源综合生产能力保障机制。并就我国水产资源综合生产能力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合理开发水产资源、提升我国食物安全保障能力,摸清水产资源家底、为政府管理决策提供支持,调整水产品出口战略、增强水产资源生态安全观念,开发水产资源多功能、积极探索水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加强水产资源区划规划、实现水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严格水产品生产规范,确保水产品的食用安全性等对策建议。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nykx/scyyy/35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