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榆兰金花虫的形态、生活习性及防治办法

时间:2015-12-21 00:20:11 所属分类:植物保护 浏览量:

1 形态特征 榆兰金花虫成虫体长 7 ~ 9 mm,宽 3 ~4 mm。近长方形,黄褐色,鞘翅绿色,有金属光泽,全体密被柔毛及刺突。卵长 1mm 左右,宽 0.6 mm 左右,梨形,黄色。 蛹体长 8 mm 左右,乌黄色,椭圆形,背面有黑褐色刚毛。末龄幼虫体长 11 mm 左右,体长形

  1 形态特征

  榆兰金花虫成虫体长 7 ~ 9 mm,宽 3 ~4 mm。近长方形,黄褐色,鞘翅绿色,有金属光泽,全体密被柔毛及刺突。卵长 1mm 左右,宽 0.6 mm 左右,梨形,黄色。

  蛹体长 8 mm 左右,乌黄色,椭圆形,背面有黑褐色刚毛。末龄幼虫体长 11 mm 左右,体长形、微扁平、深黄色,中、后胸及腹部第1 ~ 8节背面呈漆黑色。

  2 生态习性和发生规律

  在河南、河北地区 1 年发生 2 代,以成虫在树皮缝、土石缝等隐蔽处越冬。越冬成虫次年5月中旬开始出现,于5月下旬开始孵化为幼虫。孵化时在卵的顶端下侧咬一孵化孔而出。初龄幼虫剥食叶肉,残留下表皮。被害部分呈网眼状,逐渐变成褐色。

  一般先食害梢端的嫩叶,每将叶片中部食害以后即行转移,2龄以后不再剥食,将叶食成孔洞。幼虫一般栖息于树冠下层。幼虫期脱皮 2 次,脱皮时头壳的脱裂线先开裂,其后沿胸部背中线处裂开突出胸部,相继伸出头部,随着虫体的蠕动,脱皮逐渐后移,幼虫从而爬出,脱皮留于原处。刚脱皮的虫体为浅黄色,经 1 h 左右变成黑色。幼虫善于爬行,爬行时先将尾端向内弯曲,后以吸盘固定,再向前移动。

  老熟幼虫于 6 月下旬开始下树,爬到树干枝杈的下面或树的窟窿及树皮裂缝等隐避的地方,群集于一起化蛹。化蛹前不食不动,虫体呈弧形隆起,尾端固定在树干上,化蛹时沿头部脱裂线先裂开,胸部相继裂开,由于虫体的不断蠕动渐次出现蛹体,脱皮即固着于原处。蛹体初呈鲜黄色,逐渐变成乌黄色,经10 h 左右变成深黄色到绿色。成虫羽化后经1 ~ 2 d,在天气晴和时,爬到树冠上取食。7 月上旬第1 代成虫开始羽化,7 月中旬为羽化盛期,9月上旬为末期。成虫取食时一般在叶片背面剥食叶肉,残留叶表。往往表皮脱落而成穿孔,穿孔较整齐。经补充营养后在 7 月中旬开始产卵,盛期在7 月末,8 月下旬产卵终了。成虫产卵时多选择完整无缺的叶片,在背面成块产卵。完成一世代的时间约40 余日,成虫寿命较长,可以越冬 2 次。

  第2 代(越冬代)的卵期需 5 ~ 7 d,在 7 月下旬开始孵化,在8 月中旬开始下树化蛹,9 月上句为化蛹盛期,最晚到9 月末。第 2 代成虫发生在 8 月下旬到10 月上旬。早期羽化时成虫在 9 月下旬选风和日暖的中午展翅群飞,寻觅越冬场所准备越冬。越冬成虫死亡率很高,所以第 1 代危害不太严重。本种的天敌不多,主要有壁虱类、草蛉幼虫及异色瓢虫,幼虫期有白僵菌寄生。

  3 防治措施

  3.1 化学防治。用 40%乐果原液或氧化乐果涂干,对防治榆兰金花虫成虫和幼虫均有良好的效果。其涂干方法和用药量,要根据树龄,胸径大小和树皮光滑程度,因树而定。

  可分为3种方法:①直接涂干法。主要用于树皮光滑,胸径7 cm以下的幼树;把药液用毛刷直接涂在胸高处约20 cm宽的药环即可。②刮皮涂干法。是在树皮较粗糙,胸径8 cm以上的中龄树的胸高处,刮去粗皮15 cm宽的环圈,以微露白皮为宜,并将药液涂在刮皮处。③纵割涂干法。

  在树皮粗糙胸径20 cm以上的大树胸高处,先用刀刮去木栓层,再用绕树周均匀纵割20 cm长的刀口7 ~ 10处,深达木质部,然后把药液涂入刀口内。

  不论采用那种方法,用药要适量涂匀,以无药液流动为佳;涂药时间以幼虫开始危害和成虫羽化初期的补养阶段效果最好。除以上用药剂涂干方法防治外,也可根施辛硫磷防治,在树干基部周围挖宽 30 cm、深 25 cm 的小沟(以见毛根为宜),将配制好的药液浇入沟内,或直接撒入颗粒剂,适当浇水后封土,防治效果良好。

  3.2 生物防治。以菌治虫或以虫治虫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方法。可施放异色瓢虫防治,或在榆兰金花虫幼虫期,用2 亿 /g 菌液喷雾施放球孢白僵菌,喷施菌液时若增加相对湿度,防治效果会更好。

  3.3 人工防治。人工捕打老熟幼虫和蛹,利用榆兰金花虫老熟幼虫群集化蛹的特性,人工捕打消灭,是一种较为彻底而又经济实用的方法,只要认真组织人员,同时抓好捕虫质量,就会取得良好的灭虫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 国 林 业 科 学 研 究院.中 国森 林 昆虫 [M] .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3.  [2] 韩国生. 林木有害生物识别与防治图鉴 [M] . 沈阳: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3] 章 士 美 . 农 林 主 要 害虫 的生 物 学 及 地 理 分 布[M] . 江西: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73.  [4] 常玉春. 巧防榆兰金花 虫 [J] . 河 南 林 业 , 1997(4): 53.  [5] 王磐基. 防治榆兰金花虫的有效方法 [J] . 山 东林业科技, 1980 (4): 31.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nykx/zwbh/33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