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关于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的思考

时间:2019-07-08 11:13:42 所属分类:植物保护 浏览量:

摘 要:本研究分析了当前针对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外源污染管控、耕地分级管理、立法管控、科技创新、示范引导、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污染 土壤承载着人类的衣食住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摘 要:本研究分析了当前针对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外源污染管控、耕地分级管理、立法管控、科技创新、示范引导、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污染

土壤重金属污染

  土壤承载着人类的衣食住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环境要素。耕地重金属污染直接影响耕地产地环境质量,造成产地环境生态功能紊乱、生物多样性丧失,危害农产品质量安全,已经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1 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基本情况

  据相关资料报道,中国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现状严重。据统计,截止到 2011 年底,中国受重金属污染耕地近 2 000 万 hm2 ,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 1/5,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多达 1 200 万 t [1],导致粮食减产 1 000 万 t 左右,整体合计经济损失 200 亿元[2],经济损失巨大。2014 年 4 月 17 日,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中国耕地土壤环境污染点位超标率为 19.4%,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 13.7%,2.8%,1.8% 和 1.1%,其中重金属污染问题比较突出。尤其 “镉米事件”、“血铅超标”、“尿镉超标”等事件频频发生,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引起社会强烈反响。2016 年国务院发布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从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法规标准建立等 10 个方面提出治理重金属污染的“硬任务”。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的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十九大报告也指出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向往的需求,解决我国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生态环境安全水平,已经刻不容缓。

  2 当前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当前,随着社会各界对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普遍关注,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力推进,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修复工作迅速发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2.1 缺乏有效治理和修复措施

  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类型复杂、来源多样,防治难度大。由于工农业和城市化快速发展,导致中国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分布广、种类多,生态环境隐患突出,加之中国土壤类型多、各地区环境条件差异大、各地区的农业耕作制度和习惯不同,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也不充分,针对某一区域的土壤污染还缺乏有针对性的治理和修复对策与技术措施。同时相关的政策、资金等措施也有落实不到位的现象[3]。

  2.2 重金属污染防治的科技和产业支撑不足

  虽然当前从事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科研机构、企业等都很多,但针对重金属污染的综合防治,在实际实践中,还存在诸多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产地污染物快速检测与动态监测技术匮乏、多元综合评估方法和源解析技术欠缺、标准体系不成熟;二是污染物在产地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过程与机制不清楚,以及对产地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危害机制不明确,产地环境污染防控关键产品和技术瓶颈尚未突破;三是缺乏可靠的标准检验。关于污染或者污染治理的效果评价,目前还没有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四是科研与产业没有实现有效对接,现代农业发展转型和绿色发展科技支撑能力不足。

  2.3 科技力量分散,缺乏系统性方案

  目前,中国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虽然从国家层面到各地区相关部门都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但从现状来看,治理重金属污染的效果并不理想,主要表现为:在研究内容上,注重科学问题多、技术实践少、目标分散不聚焦;在组织形式上,单兵作战力量分散合力不够、缺乏有效的协同创新机制和平台;在解决方案上,注重单一环节解决问题多,科学问题与技术应用脱节,缺乏从产地环境到农产品安全的系统性整体性解决方案设计和实施。 3 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控的主要措施与建议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世界难题。应进一步探究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重金属污染的区域性特点、耕作制度和习惯等,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综合防控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确保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

  3.1 加强外源污染的管控,防止进入耕地

  对进入耕地的水体、化肥农药、大气污染等进行有效管控[4]、检测和动态监测,防止重金属污染物进入农田耕地造成生态系统紊乱、产地环境质量下降甚至环境污染危害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1)对农用水加强监测管控和检测,实现对污染的农用水除去重金属或者达到农用灌溉水标准再使用,对符合农用水灌溉标准的,适度进行灌溉以防止重金属在土壤中累积。(2) 加强对农业投入品(包括化肥、有机肥、农药等)重金属含量的监控,防止有重金属污染的肥料进入农田土壤中。(3) 加强对农区周边大气环境的综合整治,防止重金属大气沉降。

  3.2 加强现有耕地的分级管理

  在摸清现有耕地环境污染状况的基础上,对现有耕地进行分级管理,有针对性地进行保护、修复治理,从而提升区域农田生态环境质量,提高抗击和消纳污染的能力。(1)对未污染的耕地加强严格管控,建立永久性保护制度,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农田,确保粮食安全。(2)对轻度到中轻度污染的耕地,有针对性地研发修复技术和产品,进行边生产边修复、边修复边生产,进一步确保产地生态环境安全、生产过程安全,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对于应用在污染修复技术和产品的基本要求是:绿色安全高效,产品使用对耕地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或者降低产地环境质量。(3)对重度污染的耕地,无法在短期内通过技术、产品等修复达到可以生产安全农产品要求的耕地:一是进行结构调整,减少食源性作物(包括蔬菜)的种植,可以根据需求增加非食源性的能源作物、纤维作物等,但必须保证非食源性作物后续的加工品不进入食物链;二是利用综合措施加强技术整治 (有针对性地研发新技术和修复产品),降低土壤重金属有效态含量,使农产品重金属含量降低或达到安全生产标准,未达标的农产品严禁进入食物链系统;三是改变耕地用途,进行土地使用变性,将耕地变成建设用地。

  3.3 加强立法管控,降低耕地污染的风险

  在构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控体系时,应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可持续发展为重点前提[5]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就是保护和开发生产力的意识,从确保自然环境权与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出发,提高立法实施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和统一性。在法律层面看,从预防和治理两方面入手,预防方面要不断完善中国现有的耕地环境标准制度、耕地土壤质量检测制度、农业清洁生产制度、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环境监测与预警等,不断提高环境保护的法律意识;在治理方面主要包括建立土壤重金属污染区规划制度、土壤重金属污染法律责任制度以及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资金保障制度等,使 “谁污染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真正落到实处。

  3.4 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快科技创新

  目前,从事耕地重金属污染防治的科研机构、教学单位和企业公司众多,各种技术纷杂出现,但总体上看,力量分散,缺乏合力,土壤污染修复仍然受到技术的制约,大多治理修复技术还在实验室水平,大多没有经过大规模的生产实践应用。要进一步整合科技力量,针对重金属污染的某一问题,进行联合攻关,从科学问题到技术问题,再到产业发展问题,进一步探究重金属污染耕地的源识别和污染生态机理机制、迁移转化途径(包括作物体内的迁移路径和水平)、快速检测与动态监测技术、趋势变化与预测预警技术等,加快生物分子水平、环境友好功能材料重金属修复或者作物阻断基因的挖掘,为科学育种提供材料;加快相关修复标准和评估标准体系技术构建,以提高产地环境生态质量为目标,将实验室科研转向田间战场,加强绿色、安全和高效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改善土壤结构和性质,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物质成分,从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农产品生产过程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产业链条创新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新路径。同时,更应注重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的安全性、可行性以及经济性,研发出农民用得起、用得安全、操作简便、不会再造成二次污染的绿色技术,不断夯实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基础。以提升耕地土壤自身环境容量和抗击污染、消纳污染为特点,加强耕地质量提升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加快农田生态系统平衡和生态位稳定理论创新和关键技术研发,提升资源高效利用减少污染和增强生态环境功能为主线,积极研发高效环保型作物营养肥料(包括有机肥料、生物菌肥等)。以作物新品种创制为目标,研发新型环境资源节约型作物新品种,环境污染物抗性基因作物新品种等。

  3.5 建立示范区,加强引导,促进成果落地

  由于耕地重金属污染原因复杂性以及环境与资源产权属性界定的复杂性,同时由于耕地污染修复的技术、产品等修复效应评价的不确定性,以及修复成本经济可行性等因素,由于重金属难以降解,导致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基本上是不可逆的,土壤本身的特点就决定了污染易、修复难、投资大、见效慢,周期长,所以针对某一区域的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政府购买经济可行绿色安全的防治技术和产品,建立示范区,让生产者、经营者以及消费者看得见、看得明白,加强技术的引领、带动并进行大力推广,实现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的有效连接,进一步培训现代农业职业技术生产者,同时针对区域性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控的问题,结合农业发展、生态建设的需求,建立绿色技术和产品清单,从而推动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治理工作,不断提升生态环保的意识和行为[6]。

  3.6 加强政策扶持,拓展资金渠道

  当前,中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受制约的因素之一就是资金问题。土壤污染修复治理是中国政府加强和推进环境保护工作,改善和提升生态文明建设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一役”,中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不一、各地区差异较大、技术应用和修复产品的要求不尽相同,治理市场前景广阔,但是资金支持不足。因此要加强资金资源性的撬动机制,多渠道拓展对从事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的资金支持,对相关从事污染治理的企业进行减免税收和减息政策,鼓励和激励企业积极参与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建立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基金。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多管齐下、多效并举,建立健全耕地重金属污染修复治理政策体系,走农业绿色发展之路,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共赢。

  参考 文 献:

  [1]郭勇,童艳君.我国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18):220-221.

  [2]杨寿南.探究我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 [J].环境与发展,2018(6):57-58.

  关于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的思考相关论文期刊你还可以了解土壤与作物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nykx/zwbh/45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