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有机农业植物保护力度及措施

时间:2020-06-04 10:44:27 所属分类:植物保护 浏览量:

所谓有机农业,即在极少使用或完全不使用农药、化肥、调节剂等人工添加剂的情况下,仅使用有机肥满足植物生长需求的现代种植产业。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可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传统农业对土壤、地下水等自然环境的污染影响,并提高作物产品的天然质量,是响应现代

  所谓“有机农业”,即在极少使用或完全不使用农药、化肥、调节剂等人工添加剂的情况下,仅使用有机肥满足植物生长需求的现代种植产业。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可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传统农业对土壤、地下水等自然环境的污染影响,并提高作物产品的天然质量,是响应现代社会生态和谐建设与健康生活理念的重要举措。

有机农业植物保护力度及措施

  1有机农业植物保护中核心技术的应用表现

  1.1有机农业植物保护中阻隔技术的应用

  在有机农业的生产实践中,为了保证植物生长过程的天然性,同时也为了实现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相关人员往往会采用化肥、农药以外的干预方式进行虫害防治,阻隔技术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物理防虫手段之一。简单来讲,“阻隔技术”即通过在农业种植区域外围布设防虫网罩,实现害虫活动的有效阻隔,进而降低区域内害虫的数量,从根源上将虫害影响降至最低程度。同时,防虫网罩在阻隔害虫的基础上,还具备一定的温度调节功能,可有效提升植物生长环境的温度平衡水平,进而达到预防软腐病、炭疽病的目的。通常情况下,防虫网罩的设计尺寸应以22目为宜,即每厘米长度内的网孔数量为22个,可满足绝大部分害虫的阻隔需求。但需要注意的是,相关人员还应立足实际,对种植区域内的具体害虫种类进行分析,并对防虫网罩的尺寸做出进一步调整。例如,若存在烟粉虱这一极小体积害虫的侵袭隐患,则应提高每厘米长度内的网孔数量,将网罩尺寸改设为30目以上。

  1.2有机农业植物保护中“三诱技术”的应用

  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部分昆虫形成了对光、色等外部刺激的定向反应,如趋光性、趋色性等。基于这一生理特性对害虫进行诱捕、诱杀,也是有机农业植物保护中的核心技术手段。具体来讲:首先,可应用色诱技术进行有机农业生产中的植物保护。经研究发现,蚜虫、黄刺蛾成虫、粉虱等部分害虫存在趋黄特性。因此,相关人员便可充分利用这一特性,在种植区域内设置出多块黄色的粘性诱虫板,实现害虫的采集与控制。在此过程中要注意的是,为了发挥出诱虫板的最大化价值,应将诱虫板撑起至一定高度,并将板面朝向设为东西向,以便与害虫的活动方式相匹配;其次,可应用光诱技术进行有机农业生产中的植物保护。大部分昆虫具有趋光性,即会对环境中的光源进行定向运动。基于此,相关人员可在种植区域中布置出多个诱虫灯,用以将大量害虫吸引到同一方位,再进行集体消杀。同时,在应用诱虫灯实施光诱技术的前提下,还可结合色、波等其他有效诱虫手段,如引入频振式诱虫灯、改变光源颜色等,能达到更加客观的虫害处理效果;最后,可应用性诱技术进行有机农业生产中的植物保护。待害虫性成熟之后,还可采用性诱技术手段实现虫害防治。例如,可应用性诱剂进行雌虫分泌物的人工模拟,从而达到吸引雄性昆虫、降低幼虫出生率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不同种类昆虫之间的性信息素存在差异,使得性诱剂在实际使用中具有较强针对性和专一性。因此,相关人员必须要明确掌握种植区域内虫害的具体种类,再引进、投用性诱剂。现阶段,我国相关研究机构已研制出了多种性诱剂产品,如桃蛀螟诱芯、卷叶蛾诱芯、梨小食心虫诱芯等。

  1.3有机农业植物保护中轮作技术的应用

  所谓“轮作技术”,即在同一种植区域内有计划、有顺序地种植多种农作物,如每三年为一轮的“大豆—小麦—玉米”轮作、年内轮茬种植的“水稻—油菜—水稻—小麦”轮作等。将科学合理的轮作技术应用到有机农业的种植生产中,既能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获得更加可观的经济收益,还能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质量,达到强化土壤肥力、预防病虫害影响的植物保护效果。同时,在尊重因地制宜原则的基础上,相关人员可对轮作流程中具体的农作物组合方式进行灵活调整,具有极强的实用可行性。除此之外,大多数病害、虫害具有一定的环境依赖性,相关人员结合轮作技术对水生农作物、陆生农作物进行交替种植,还有助于避免细菌、害虫滋生及繁殖环境的长期形成,进一步强化有机农业生产中的植物保护力度。

  1.4有机农业植物保护中无病种苗技术的应用

  有机农业强调植物生长的天然性,以极少或完全无农药、化肥等人工干预为种植要求。在此背景下,做好种植初期的病虫害预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来讲,将无病种苗技术应用到有机农业生产当中,相关人员必须要做好作物种子的选择与处理。在选种阶段,应保证种子颗粒饱满、质地均匀,无虫蛀、变色、破损等情况。其后,还需对种子进行晒种处理,充分利用太阳光的杀菌作用,完成种子表面大部分病菌的有效消杀。根据行业经验显示,实施合理的晒种行为,不仅能保障作物种子的健康安全,还可将种子的出苗时间提前2至3天。应提起重视的是,晒种期间相关人员要避免使用铁制用具进行种子的摊铺、翻动,以免出现高温烫伤问题,影响种子的整体质量。除此之外,应用温汤浸泡法、冷水浸泡法等技术手段进行种子的预处理,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杀灭种子外结构的潜在病菌及害虫,并提高种子的新陈代谢质量。

  2加强有机农业植物保护力度的可行措施

  从当前来看,我国农业领域虽已保有了多种用于植物保护的核心技术,但并未形成大范围、常态化的推广状态,严重阻碍了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同时,植物保护并未一朝一夕的简单工作,而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实践工程,且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因此,在加强有机农业植物保护力度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夯实群众基础、落实宣传教育,引导所有农户加入到合理种植、科学生产的队伍中。具体来讲:首先,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植物保护原则。在传统生产中,大部分农户的植物保护措施存在滞后性问题,即在病虫害发生后才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处理,并存在较高的农药、化肥依赖性。而在我国传统农业向有机农业、生态农业转型的当前时期,广大农民应加快转变种植理念,更多地着眼于对害虫活动、害虫繁殖、细菌滋生、病菌传染等方面的预先控制,从根源上解决病虫害的侵袭问题,保护植物的健康生长。其次,农户缺乏专业知识是植物保护低效化的重要原因。对此,各级相关部门应通过派遣技术人员及农业专家下乡指导、组织开展农业生产知识培训活动等方式,实现现代种植技术、植物保护措施的广泛宣传与实践融合,促进农民在土壤质量维护、害虫消杀手段、病害早期检测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发展。最后,应围绕种植区域构建出信息化、智能化的病虫害监测体系,在温度传感器、光照自动调节设备等工具的功能支持下,达成全天候、实时性的田间信息采集与高效反馈处理,以确保植物长期处在温度适宜、资源充足的安全环境中,最终实现长期持续的增产增收。

  总结:

  总而言之,基于病虫害的发生机理与天性特点,实施出诱导、阻隔、调整环境等非化学处理方式,可有效降低害虫、病菌对农作物的侵袭几率,达到有机农业视域下落实植物保护的理想效果。同时,相关部门及人员也应意识到有机农业的综合性、长期性建设特点,积极引导广大农户掌握先进种植技术、转变传统生产观念,为有机农业的大力发展、全面推广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娟.生态农业发展中植物保护的核心技术及措施[J].吉林农业,2019(21):63.

  [2]李圣强.有机农业植物保护的核心技术及具体方式探寻[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2):25.

  [3]花河兰.有机农业植物保护的核心技术和措施探讨[J].农家参谋,2018(08):20.

  [4]于伟咏,漆雁斌,明辉,等.中国农业系统碳汇和碳源的省域差异及影响因素[J].西部林业科学,2016,45(05):1-7.

  作者:范唯艳 单位:辽宁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 辽宁农业博物馆

  有机农业植物保护力度及措施相关推荐有机农业植物保护理念及对策分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nykx/zwbh/46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