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网络化心理咨询的实施途径

时间:2015-12-20 18:50:10 所属分类:心理学 浏览量:

2005年1月教育部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要求每一所高等院校中必须设置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中心,高校要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议事日程[1],由此大学校园中的心理健康辅导机

  2005年1月教育部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要求每一所高等院校中必须设置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中心,高校要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议事日程[1],由此大学校园中的心理健康辅导机构就担负起了为大学生排忧解难,维护其心理健康的重任。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高等学校"借助信息化手段实施高效率、高质量的教育"在探索中已趋于成熟,这样做的优势在于不再局限于通过书本传递知识,也不再单一地遵守师生面面相授的教学方式,更不再将受教育的场所禁锢于课堂之内,通过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迎合个体多样化的需求。从社会的角度,这样做既可以尽快实现人才培养的规模化,也有助于推进我国教育机会的平等化,这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必然趋势。

  一、网络化心理咨询    (一)心理咨询心理咨询(Counseling)是心理学理论实践化的主要手段。狭义的心理咨询仅指咨访双方通过面谈、书信和电话等手段向求询者提供心理援助和咨询。而广义的心理咨询,还包括心理治疗、心理测验等内容。通常,我们将心理咨询定义为:受过专门训练并具备咨询资质的人,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心理适应方面存在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来访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

  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由于思想意识的不成熟,可能会产生一些心理上的自我矛盾,如:强烈的交往需要与抵触权威的矛盾,求知欲强而识别力低的矛盾,以及思想上盲目自大和行为上缺乏约束力、易冲动的矛盾等等。如果处理不及时,不仅影响自己和他人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引发一些伤害自己或伤害别人的恶性事件。高校是我国人才的培养基地,集中了我国各领域的后备力量,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稳步发展关系着我国今后各项事业的前途和命运。因此,高校中的心理咨询应该是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服务于在校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针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学习生活状况,为他们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适应不良的问题。

  (二)网络化心理咨询网络化心理咨询(Internet?Counseling),也被称作在线心理咨询(Online?Counseling),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国人Grohol提出的e-Therapy(电子邮件治疗)。

  通过十几年的尝试,这种方法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帮助人们解决生活和工作问题的咨询模式,各国学者都在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为它制定一个标准的定义,广义的网络化心理咨询是指来访者通过互联网学习有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并通过互动的方式为来访者提供心理咨询和健康辅导的一种咨询模式。美国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协会将网络心理咨询定义为: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使用电子邮件、聊天室或网络视频设备,进行远距离的同步、实时或异步、非实时的互动[2].

  有效的网络化心理咨询,一定是建立在科学、合理的网络咨询平台上,以方便和满足咨询双方的需求为目的的。因此,内容的模块化和工具的实用性就成为保障目的顺利实施的必要手段。模块化的内容,有助于针对来访者的个性特征和问题提供不同的心理环境和不同类型的服务;工具的实用性则使得咨询者在使用的时候更加简洁,真正到达工具为人服务的目的。由此可见,网络化心理咨询并不是狭义地将网络技术与心理咨询叠加,而是指可以使用网络的咨访双方,通过网络平台,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结合心理学的原理和知识,为来访者进行心理健康的宣传和心理问题的疏导。

  (三)网络化心理咨询的科学要义网络化心理咨询的产生是主、客观需求相统一的结果。首先,网络化心理咨询符合全球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新事物的产生是社会进步的结果,只有不断地推陈出新才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反应了人们思维深处的教育价值观的变化--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最终促成人的全面发展[3].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心理学领域带来了生机,同样也使得心理咨询的改革迫在眉睫。网络化心理咨询是现代化手段在心理学领域的运用,它的出现和发展折射出心理学与全球教育信息化接轨的决心和意图。

  借助网络的优势,改变以往单一的"以教为主"或"以学为主"模式为"教学并重"的理念[4]落实到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中,就是尝试在网络等多媒体手段协助下,建立信息化心理咨询的平台,不仅可以预约咨询,创设情境,远程辅导,还可以建立咨询档案,收集数据;同时也可以分享到高层次的心理咨询资源,有助于为来访者高效高质地解决心理障碍,从而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满足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需要,尽早实现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其次,网络化心理咨询满足了人的本质发展的需要。从人的本质的研究来看,马克思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既包含他的生物属性,更重要的是人在"成人"过程中的一切劳动和实践,生产劳动中的各种实践,完善了人的本质。网络社会之所以能够迅速的发展并壮大,实际上是被很多人认为是现实社会的影子,是潜意识释放的场所。在这个虚拟的社会中,每个人履行着自身的实践主体性,在这种虚拟实践中每个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都得到了自由的延伸,与此同时凸显着自身的价值取向,并据此成为指引自身实践的方针。

  根据2011年麦肯锡公司的一项调查,现今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超过4亿,而其中30岁以下(含30岁)的年轻网民数量超过了总数的50%,其中具有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的人群占到总数的三分之一,而数据显示从网民的身份来看,学生人数占到了30%,甚至半数以上的在校生上网时间超过了8小时,成为互联网的稳定用户。大学生动手能力长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强,网络咨询平台的搭建,使得知识的获取更加便捷,既把握了大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同时满足了他们对新知的渴求,更重要的是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一步丰富了社会关系,完善了人的本质。

  综上所述,网络化心理咨询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放下了对身份和年龄的顾虑,使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可自由而随意的交往,形成了新的生产关系,也满足了现代人们解决问题追求针对性和时效性的特点。因此,在高校引入网络化心理咨询的手段即是科技进步的要求,也是主体发展的必然需要。

  二、网络化心理咨询方式与传统心理咨询方式比较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相对简单,但是"急症"较多。主要集中在学习、人际交往和情绪情感三个方面,大多数来访者可以通过一次心理咨询解决问题,这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客观现状。

  (一)咨询条件传统的心理辅导往往在固定的咨询室完成,因此每一次咨询都必须进行精心的策划。如此一来,从产生、发现心理问题,到预约,再到咨询,每一步都需要提前规划和设计。无论哪一环节协调不到位,咨询活动都不能成行。由于受到外界条件的制约,大学生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之间的周期长短不能确定,使得一部分大学生望而却步。再加上有些心理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似乎是自愈了,但事实上只是暂时的间歇,一旦被再次引发,加上前次的累积可能会更为严重。面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即时是关键。

  网络化心理咨询的优势之一就是咨询场所的随意性。现在电脑和网络已成为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学习和生活工具。一些简单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们完全可以链接专业的心理咨询网站,通过听讲座,看视频,做普查等方式,去试着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多元化的心理咨询方式,既遵循了人格特征的多样性,同时又能够从多个途径去激活受访大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多角度的去认识和解决问题。

  (二)咨询手段。传统的心理咨询多数是以一种面对面的方式对来访者进行心理援助,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除了能够倾听来访者的倾诉,更重要的是可以从观察来访者的行为举止得到一些隐含的信息,从而进一步了解来访者的状况。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也可以通过运用恰当的肢体语言与来访者尽快建立相互信任的亲密关系。然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使得这一方法的优势恰恰成为了制约其实施的劣势。在心理上,处于青年初期的大学生们渴望交往,但是成年人的帮助,往往不自觉地带有一些说教的口吻,并不顾忌他们心理的承受能力,有时不仅不能彻底的解决问题,甚至还会给他们的思想上带来负担,加重其心理的压力。

  通过网络化的心理咨询平台,为大学生进行初诊,大学生可以自己选择下一步的咨询方式,迫使来访者在问题发生后,首先要直面问题,经过自己客观冷静的分析之后,再决定是否去求助于他人。这样一个过程,是引导当事人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使每一次问题的解决对于个体来说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和成长的过程。如果来访者认为心理问题无法自控,即可通过系统预约心理咨询。

  (三)咨询结果反馈。从生命哲学的角度来看,反思是人生成长和进步不可缺少的环节。这一环节是人类斟酌得失,总结经验的一步,是迈向成功的阶石。对于大学生来说,每一次心理辅导都应该成为他们内心情感和经验的积累。传统咨询模式的反馈环节很难把握,原因在于预约咨询过程的繁琐以及咨询周期的拖延,因此很多来访者一旦症状有所减轻,便不会再次预约。这种时间和空间上形成的间隔,机械地将个体的生命经历碎片化,来访者很难体验到思想蜕变的过程。

  网络化的心理咨询模式以其随意性强、保密度高等特点,在评价反馈这个环节显现出了较大的优势。在经过心理咨询后,大学生们即可以马上开展心理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价和反馈。这一环节的加入,使得每一次心理辅导都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心理辅导的时间、方式、强度以及后续的帮助都可以通过当事人自主的选择来完成,从生命哲学的角度,既促进了生命的活力,同时对于主体生命的"绵延"也是一种肯定。

  三、网络化心理咨询的实施途径

  以网络为主要媒介的网络化心理咨询,可以通过编写程序和安装软件的方式完成。对于高校来说,具体实施主要包括人机对话、人人互动和自助咨询这三方面:

  (一)人机对话

  人机互动主要是指来访者和电脑之间通过计算机智能完成简单的心理咨询过程。大学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仅熟悉计算机操作,并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因此借助心理评估软件对其进行心理问题的测评是人机对话的主要实施内容。在专业的心理咨询网站设立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学号注册账号,并填写基本的人口学资料,登陆后,来访者可点击链接,进行心理测评,完成初步的心理测评后,网页会自行弹出测评结果。这一过程中并不需要咨询师参与,从而更加凸显了来访者的自为性,增加了来访者自身操作的实际体验。通过这一过程,来访者不仅可以准确、客观地了解自身的情况,同时可以参与选择下一步的解决方案,进一步促进来访者主体性的发挥。

  (二)人人互动

  在咨询师与来访者互动的方面,网络化心理咨询可以分为实时互动和延迟互动两种类型。所谓实时互动,即是咨询师和来访者通过QQ、MSN、聊天室等社交工具,实施即时互动。来访者通过对话框向在线的咨询师反映自身的问题,咨询师及时做出反馈,回答来访者的问题。延迟互动则是指来访者通过电子邮件(e-Mail)、论坛、BBS等平台,通过留言的方式与咨询师取得联系,咨询师运用心理咨询的原理在限定的时间内做出回答,并通过邮件或留言的方式反馈给来访者。在这样的平台上,来访者和咨询师互不见面,从而打消了熟人社会产生的顾及,更有助于来访者敞开心扉,准确、客观地陈述自身的问题,深刻细致地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同时这样的互动方式也扩大了社会交往的范围,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再被时间和空间所局限,更有利于促进人的类本质的发展。

  (三)自助咨询

  自助咨询则主要是由来访者自己选取既定的美文、图片或音频和视频来完成心理辅导。在心理咨询的网络平台上设置一些健康积极的文字、图片、音频或视频,供来访者选用。在来访者通过人机对话获得心理测评结果后,来访者就可以根据自己症状的轻重缓急,及自身的调节水平,选择相应的方式尝试进行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这种咨询方式对于咨询者本身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大学生这一群体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其心理问题又相对简单,这样的方式直观、生动,形式轻松、随意,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既启发了个体主动解决问题的自觉性,同时也有利于保护来访者的个人隐私,使心理辅导变得更自主、更便捷。

  四、网络化心理咨询的效果

  本文选取山西某高等医科院校2010年至2014年的2732条网络咨询为样本,对其进行整理分析,意欲从微观的层面对高校网络化心理咨询做更细致的剖析。

  (一)高校网络心理咨询现状

  如表1所示,从2010年至2014年选择在网络上留言进行心理调适的人数一直呈增长的趋势,前三年增速较快,之后两年则趋于平缓。如图2所示,自2012年起,选择网络心理咨询的人数大幅超越传统的面谈式心理咨询,这一数值表明近年来网络化心理咨询的方式在大学生中逐渐被认可,并成为学校心理咨询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进一步统计,参加网络咨询的2732名同学中,有820人选择网络留言的方式,仅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倾诉和宣泄,占到总人数的30%;其余1912名同学则进入了测评系统。我们对进入测评系统的这些同学的选择进行了统计,如图3所示,在拿到测评报告后,除了367名同学(占总数的19%)脱落外,仅有9%的同学选择了预约面谈咨询,其余1358名同学选择通过人人对话或自助咨询的方式继续下一步咨询。

  在针对反馈情况的统计中,如表2所示,187名预约面谈咨询的同学,事后仅有13名通过预约的方式,进行了主动的反馈,占所有面谈咨询人数的7%;而通过网络咨询之后在网络上进行主动反馈的同学人数达到了486人,占总人数的36%,比例大大高于面谈咨询后反馈的人数。

  (二)大学生对网络化心理咨询的看法

  通过对多名参与网络心理咨询学生的访谈,我们将网络化心理咨询的优势归纳如下:

  首先,广大来访者最看重的是网络化心理咨询的保密性。许多大学生表示在预约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最大的顾忌来自于害怕碰到熟人,一旦碰到熟人,既尴尬又不能彻底的解决问题,而网络咨询则可以避开这一点,因此受到广大学生的认可。

  其次,有一部分学生表示,在网络上留言本身就是一种倾诉的方式,倾诉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宣泄方式,许多同学表示一些不良的情绪通过这种倾诉的方式得以宣泄,从而解决了问题。

  第三,很多同学认为最具吸引力的是网络心理咨询过程中那些自评软件。多数同学能够通过自评结果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产生一个客观、准确的评估,从而了解自己。

  第四,还有一部分同学对网络咨询抱着好奇的态度,留言的目的只是尝试新事物,并不以心理咨询为目的,一旦兴趣转移,就不会再关注网络心理咨询。

  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以及对来访者的访谈,不难看出,伴随着近年来网络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网络化心理咨询也逐步成为高校心理健康辅导的主要手段,其匿名性、随意性以及自主性的特点是吸引大学生尝试的主要原因。除一些症状较重的同学在收到测评报告后仍然选择了预约面谈咨询,多数同学愿意继续选择网络的方式进行心理问题的调节。同时在反馈方面由于网络免去了预约过程的繁琐,因此,通过网络进行反馈的大学生比例明显较高。但是,由于大学生的兴趣不稳地,持续时间较短,因此导致网络上的咨访关系往往不能长时间保持,在咨询过程中会产生少数的脱落,这是网络咨询的主要缺陷。

  五、结语

  网络化心理咨询是信息时代诞生的一种新的咨询模式,对于高校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高校引入网络化心理咨询,尚且处于试行阶段,目前还是一种辅助的咨询手段,但是与传统咨询方式相比,其优势已逐渐显现出来,这种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咨询方式,以及在咨询过程中一贯体现的自主性、便捷性和匿名性必定会为它带来远大的发展前景。但是网络化心理咨询需要多个部门间的相互协调和配合,以及我国尚未制定针对专业网络咨询师的考评标准,再加上网络环境的纷繁复杂和管理的局限,使得这一咨询方式的推广必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DB/OL].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xlx/24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