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积极心理学对家校沟通的正向引导

时间:2021-10-09 10:33:47 所属分类:心理学 浏览量:

周一上午,我正欣赏着孩子们的主题周记,却被一行行字迹娟秀的自白书刺痛了双眼。原文如下:我对自己好失望,总是做不好爸爸妈妈交代我做的事情。在爸爸妈妈眼里,我就是一个多余的人。我好想离开这个家这是我班平日里一向开朗的小小写的,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她

  周一上午,我正欣赏着孩子们的主题周记,却被一行行字迹娟秀的“自白书”刺痛了双眼。原文如下:“我对自己好失望,总是做不好爸爸妈妈交代我做的事情。在爸爸妈妈眼里,我就是一个多余的人。我好想离开这个家……”这是我班平日里一向开朗的小小写的,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她变得如此悲观,甚至萌生离家出走的念头?出于班主任的职业敏感,我决定去探究其背后的根源,破解当前面临的困境,帮助她从苦闷中走出来。

积极心理学对家校沟通的正向引导

  一、探源:小小欲“离家出走”的缘由

  为了获得比较客观的第一手资料,避免触碰孩子稚嫩的童心,我通过观察、走访、面谈等方式,以期深入地了解小小的真实生活状态。

  (一)小小的家庭生活

  外婆说:“小小是个很听话的孩子,从小爸爸妈妈对她的教育很严格;每天下课都会送她去参加各种培训班。学琴学不好,她爸爸就不允许她吃饭,直到她会弹了为止。小小喜欢住在我这里,不愿意回家住。”妈妈说:“小小的性格大大咧咧的,有点男孩子气,以前我总说她不如别的小姑娘漂亮、温柔。我和她爸爸也不是文化人,但我们希望小小今后能出人头地,现在除了上班我和她爸爸几乎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孩子身上了,每天都会督促她学习,不允许她有任何一门功课落下。”

  (二)小小的班级生活

  通过观察和访谈,我发现同学们和科任老师对她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大家有一些看法是一致的:小小学习很用功,是一个追求完美,对自我要求很高的孩子。但她好像不喜交往,尤其不太喜欢跟女同学一起玩,在校园里总是能看到她一个人走路的身影。

  (三)小小的自我认知

  秋游那天,我们全班来到美丽的银杏湖公园。一路上,孩子们欢声笑语,可人群中的小小却始终愁眉苦脸,若有所思。我小声地询问:“怎么了,有什么心事吗?”“老师,我觉得我不够好……”小小轻声地抽泣着。“谁说你不够好呀?”“没有谁,我自己觉得不够好。”小小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周末妈妈带我和好朋友诗诗一起去舞蹈班,老师教了一支新舞蹈,诗诗学了两遍就会跳了,可是我怎么学都学不会。而且我跳得也不好看,惹得妈妈很生气,我觉得自己好笨。”

  二、智解:班主任三计化解烦恼

  教育专家指出:童年时期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良好的教育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如何让孩子在自己的不完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自信,坦然地去面对未知的人生,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一)对话家长,达成共识

  小小的失落的表现,明显与她的家庭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从家庭着手,是解开小小心结的关键。于是,我与小小的父母就孩子的思想情感方面进行了一次深入地沟通。交流中我建议他们改变自己的沟通方式,多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这样才能走近孩子,倾听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内心的烦恼;有了更多的尊重、信任、理解和耐心,孩子才不拒绝学习,学的内容易接受,她的成长才快乐。在教育孩子方面,家长也要虚心学习、转变陈旧的观念。家长应该意识到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更不能用“十全十美”的标准去要求孩子。除了言语启发和教育唤醒,我建议小小妈妈采取一些行动,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找回自信,以达成良性成长。比如,小小的歌唱得好,可以引导她多展示自己的歌喉。鼓励孩子积极参加歌唱类活动,细致地帮助小小获得成功和认可,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帮她收获自信。在不断收获和享受成功的喜悦中逐渐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二)走近儿童,扭转心态

  这个时期的儿童,他们对自己的认知主要来自外界的评价。一天中午,我们进行了一次平等的、朋友般的谈话,结果还是比较成功的。后来的一段时间里,她几乎每天下课都来找我,有时会跟我说说近期遇到的一些高兴的事情,和我分享她的快乐;有时也会向我大倒苦水,诉说自己的悲伤与烦恼。有一次,她考试不理想,心事很重,整天闷闷不乐。我就跟她讲述自己有一次考差的经历,后来用心听课,认真做功课,成绩赶了上来。小小听得很认真,后来学习成绩也慢慢提升上来。渐渐地,她恢复了自信,重新“笑靥如花”。

  (三)活动体验,学会悦纳

  为了引导小小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接纳自己,我借此机会在班级召开了“悦纳自己”主题活动。活动中,我鼓励孩子们每人制作一张自己的专属名片。可以贴上自己靓丽的照片,也可以秀出自己在各类活动比赛当中的优异表现。还可以邀请老师、家长或身边的小伙伴们“夸夸自己”。名片制成后相互交流,大家兴奋不已。有为自己的付出骄傲的,有羡慕他人的……看到他们在为自己自豪之时又为别人而高兴,我知道,他们在成长。这些小名片中记录的闪光点引导着孩子积极地认识自己,给予他们做更好的自己以巨大的动力。

  三、反思:运用“积极心理学”正向引导

  渴望被欣赏是人的一种基本精神需求,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课堂上每一位学生也是如此。在渴望被欣赏的过程中,像小小这样明明很努力,却由于年龄小,生理、认知、情感、意志、自我意识等都处于萌芽期,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将一些小小的“挫折”演变成“自我否定”,进而造成心理障碍的孩子不在少数。因此,也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我对自己好失望,我好想离开这个家……”从表面看,这是一时情绪的低落,而其本质是心理障碍没有得到及时排解、自我认知产生偏差之后所带来的一系列不良情绪反映,如果不进行及时的“积极关注”,很容易影响长期的心理发展,甚至可能造成心理疾病。

  (一)积极关注,深入了解

  孩子是在动态中发展变化的。他们的许多特质不一定会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或空间里表现出来,智慧的火花有时是灵光一闪。家长、老师都应该密切、持续地关注,多角度地观察,了解孩子的行为动态,推断他们的心理动态。低年级学生基本是心里藏不住秘密的,但是随着年龄不断长大,视界发生变化,对人、事、环境有了新的认识,和父母的观点有了不同,此时家长如果不能及时观察,更新认识,就会导致与孩子间很多话无法沟通,那么他(她)就会把事藏在心里不说出来。此外,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家长不能总拿别人成长的轨迹要求自己的孩子走同样的一条路。“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莱布尼茨语),须知他们的独一无二决定了自己也会有不同于他人的成长轨迹,只能与别人大致相同,而绝不会等同。因此,要关注孩子的情绪、言语、行为、人际交往和适应性。

  (二)积极期待,主动完善

  认识自我到完善自我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正确认识自我,对孩子的行为有着很重要的调节作用。处于成长中的孩子,对自己的认识不够稳定,别人的评价,对于儿童认识自我具有强烈的暗示作用,甚至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那么,怎样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我呢?一是鼓励孩子积极地探究自我,将认识和了解自己当成一件乐事。少年儿童期是寻找自我、认识自我的关键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往往是不稳定的。有人就这样描述自己:“有时我很自信,有时我很自卑;有时候我爱交朋友,有时候我又喜欢独处;有时候我性情开朗,有时候我又处于苦恼之中。”矛盾吗?不!正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是客观认识自我的可喜的一步。二是帮助孩子正确认识生理上的自我与心理中的自我。从心理的自我看,感觉、情绪、各种能力以及与家人的感情、与同学的关系等,引导孩子辨别各种不同的心理因素,引导他们积极向上,形成健康的心理,摒弃不健康的心理。与孩子平等交流,提供有益的书籍,带领孩子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养成孩子的同情心,有意识让孩子辨别真善美与假丑恶……正确的三观建立了,他们就能接受生理上和心理上不断变化的自我,不断积累自我经验,进而使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相统一。

  (三)积极体验,丰富内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是需要激发的。参加大量的实践活动,亲身体验每一个过程,就是最好的教育过程。因此,家长带领孩子实践,或让孩子主动参加学校社区的各种活动,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在实践过程中,孩子或是独立或是参与,完成了一个任务,做成了一件事,心里都是开心快乐的,这就是成功体验。哪怕是失败了,再到成功,同样是快乐的。这就是形成积极自我认知的基本途径。在社会实践中认识了自己的能力,就是自我意识的提高,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

  (四)积极评价,正向激励

  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成长途径告诫我们,小学生渴求从接触的人的评价中来判定自己的价值。因此,即使他们做得不好甚至错误,也可以从反方面引导,告诉他们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要坚持,什么不能坚持。家长们不能吝啬鼓励与赏识的话,不能一味地过高要求。家长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孩子不同时候的行为表现及背后的原因,引导孩子建立合乎自身实际情况的目标,增强自尊和自信,冷静地看待自己的得与失;引导他们积极进行自我关注,促使他们重新审视自己,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走出消极关注自我的误区。总之,积极评价,给予正面的鼓励是低年级学生取得进步的重要阶梯。

  【参考文献】

  [1]马锦华.小学生自我概念偏差与教育对策[J].教育探索,2005(2):94-96.

  [2]王芳.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积极关注”[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4):32-34.

  [3]杨芳.接纳不完美的自己[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22):1.

  《积极心理学对家校沟通的正向引导》来源:《小学生》,作者:花卉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xlx/49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