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云南映像》的民族舞蹈产业化道路

时间:2015-12-20 22:30:45 所属分类:音乐舞蹈 浏览量:

引言 长久以来,我国的民族舞蹈艺术事业由于缺乏竞争和创新意识,本土民族舞蹈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发展起来可谓举步维艰。一方面只追求作品本身而不考虑演出市场和观众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大众文化层次中对所谓高雅艺术理解亦存在一个误区,大众总是保持一定

  引言    长久以来,我国的民族舞蹈艺术事业由于缺乏竞争和创新意识,本土民族舞蹈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发展起来可谓举步维艰。一方面只追求作品本身而不考虑演出市场和观众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大众文化层次中对所谓高雅艺术理解亦存在一个误区,大众总是保持一定的距离去看待他们称之为“高雅艺术”的艺术形式,导致这样的艺术形式在今天商品经济社会就很难找到生存的空间。

  艺术和商业化市场化,看似是一对天敌,但是两者也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云南映像》就在其中寻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云南映象》的上映给我国本土民族民间舞蹈开拓出了一条新兴的产业化道路,也带动了本土民族文化的热潮。

  1 《云南映像》的民族舞蹈产业化现象剖析

  1.1《云南映像》的概况 我国着名舞蹈家杨丽萍历时

  一年多的时间,行程 10 万多公里,走访村寨深入云南各地采风,选择具有云南典型代表性的音乐舞蹈元素,经过 15个月时间精心排练出的艺术作品。

  《云南映像》整场舞剧集共分为七个单元,把云南地区神秘而古朴的民族风貌呈现在舞台空间里。序幕“混沌初开”———第一场“太阳”———第二场“土地”———第三场“家园”———第四场“火祭”———第五场“朝圣”———尾声“雀之灵”。整部作品使人置身于云南那个神秘而遥远的地域,从歌手到舞者,从道具到服装,从歌声到舞影无一不体现云南少数民族的风俗特色,少数民族激越、欢快、粗犷的少数民族歌舞,充斥着舞台的各个空间,渲染着每一处空间的气氛。人们可以依次亲历人类的发展进程。

  从艺术作品的角度分析,《云南映像》是一部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的博物馆,把云南各个少数民族原生型的民间舞蹈动律,用一个统一的主题巧妙地贯穿编排起来,让观众在怡情悦性的观赏中,认识更多的民族民间舞蹈,使生长在现代秩序之外的民间艺术文化得以继续传播与传承。

  1.2《云南映像》内容制作

  1.2.1 内容制作的空间化自然化 《云南映像》在穿着上显现大气,一改传统民间舞蹈过于零散分乱惯常的歌舞,粉饰做作、酸腻小气的局面,采用宏观大色块的单元进行叙事,选取了一系列质朴的印象引导观众进入文化的想象空间,如:日、月、水、火、林等自然现象。当然,即使在民间文化成为文化产品之后,在表现形式上做过调整,其内容还是民间文化原汁原味的文化内涵。这就顾及到了普通大众的艺术鉴赏力与消费心理,以大众能够接受的方式来表达,其表现手段对艺术欣赏与文化消费间的矛盾差异进行了对抗,最大化地找到了其消费和受益的不同社会群体间的共性。在表达意境和表达方式上迎合观众的同时,还保持了其原有的文化内涵:粗犷、激昂的舞步和歌声纯真地释放着对红土地的热爱。观众触摸到的不仅是撼动人心的真情,更是那种来自乡野的鲜活的心脏强悍的跳动之声。

  1.2.2 内容制作以原生态为卖点 对关键词“原生态”的炒作,从另一方面意味着节目内容取自原汁原味的云南民族舞蹈元素,服装道具皆采用各民族的着装生活原型。

  “映”字也从一个侧面传达出舞蹈、灯光、舞美、服装道具的外部条件将展示给观众的特定形象,从而形成特定的视觉效果。现代舞美灯光所运用的科技手段,立体舞台画面、升降舞台的动态场景、电脑多媒体营造的新奇视觉效果。全部音乐由着名音乐制作人三宝创作编配,一改以往民族民间音乐的老调陈曲,给观众带来了一场全新的充满激情和活力的听觉盛宴。

  1.3《云南映像》的宣传效益    在《云南映像》首演火爆京城的时期,《云南映像》运用报纸、杂志、广播、网络、新闻、地铁招贴画、车站宣传栏等各种传媒方式,抓住有效力的关键词进行热炒,把《云南映像》一词无限重复、无限扩大的烙印在奔波于城市每一个角落的人们的脑海里。《云南映像》的定名经历了“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一个美丽的地方”、“灵性高原”、“云南映像”等,最后确定为“云南映像”,然而,“映像”却是在词典里查不到的,相关词条只有“影像”“印象”,这正是在运用视觉符号,激发消费者的注意力,从而形成对作品的强烈关注。“映像”既包含了大众文化消费的主要对象“影像”以及消费后对消费品所产生的“印象”,又包括了这件商品所蕴含的艺术价值以及其所反映出来的精神指向,极佳地体现了产业文化的双重特性。不难看出,这些匠心独运的词汇无形中提升了《云南映像》的知名度。

  1.4《云南映像》的品牌运用    以原生态为主走产业化路线 编导杨丽萍坚持艺术作品和艺术产品相结合的原则,为品牌的延伸发展留足空间。另外,该公司投资建造“云南映像专业定点演出剧场”完成生产基地建设,建造专业定点演出剧场,让其根扎稳云南本土,呈现给观众完整的、全新的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像》。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增强与外界的整合能力,形成品牌模式,整合资本,奠定品牌发展基础。一面进行艺术创作一面构建平台模式,整合人力资源,以产业集团发展为龙头,全方位开发文化产业。

  《云南映像》的编创者意识到,品牌才是大众艺术产品保持长久生命力、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和必需品。民间文化的精髓才是其核心的地方,这也是《云南映像》力求尽善尽美创作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作品的印证。

  1.5《云南映像》的运营模式    运营模式是调节市场经济的一把双刃剑。是现代产业运作的营销模式把《云南映像》搬上了舞台,才得以让它以艺术品和消费品的双重身份出现在消费者面前,以票房的影响力来刺激消费者和生产者。大众传媒更是从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云南映像》正是通过良好的市场营销手段和宣传手段使经济利益扩大化。

  《云南映像》自演出以来,尚未发行过任何影音资料消费品,而是以固定的间隔时间巡演作为经营策略。本着本土定位的演出理念,演出首先是在云南本土进行宣传营销的,然后到外地磨练,积累全国巡演经验。在演出上,首先得到业内认可,参加权威舞蹈比赛,获奖后分别在广州、北京、上海三个各有特色的城市相继演出接受市场检验,随后才踏上巡演之路。在探索海外市场方面,在国内编排期间就与北京的文化传媒公司进行了意向合作。在国外演出则交由着名的国际演出经纪公司代理,直接从中学到了怎样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宝贵营销经验。在演出内容上,也是以不断更新为发展动力,牢牢抓住消费者心理,使其保持良好的票房经济实力。在演出品质上,以轮演和签约的制度来规范、提高演出质量。每次演出由演出地区或者演出商买断、承接演出,演出方再与演出剧场合作,与演出经纪人合作。

  2 结论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民间文化产业化的案例,《云南映像》无疑是成功的,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他完美地结合了民间文化的原生态跟大众文化的娱乐性,完美地在保持民间文化本土性的同时打开了全球化市场,完美地既顾及了高文化群体对于艺术性的要求,也满足了一般消费群体对通俗性的要求,在艺术和商业化市场化之间找到了很好的平衡点。其运作的一系列历程,十分值得其他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及产业化项目运作借鉴。

  参考文献:

  [1]【美】约翰·菲斯克.解读大众文化[M].杨全强,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赵勇.透视大众文化[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  [3]【美】约翰·菲斯克.理解大众文化[M].王晓珏,宋伟杰,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yywd/28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