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综合性大学音乐艺术公共课程建设研究

时间:2020-07-28 10:09:28 所属分类:音乐舞蹈 浏览量:

在综合性大学的教学体系中,音乐艺术公共课程的设立是不可或缺的,也是大学通识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艺术的公共性,体现在它所面向的群体,是全校各个学院、各个专业的学生。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参差不齐,对艺术领域的认知形形色色,所以引导他们走进

  在综合性大学的教学体系中,音乐艺术公共课程的设立是不可或缺的,也是大学通识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艺术的公共性,体现在它所面向的群体,是全校各个学院、各个专业的学生。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参差不齐,对艺术领域的认知形形色色,所以引导他们走进音乐艺术大门的载体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个载体必须让不同专业的学生们能够产生共鸣,引起兴趣,同时又要具有实用性和普遍性,我觉得钢琴正是具备了这样的属性。

通识教育;音乐艺术公共课程;钢琴;课程建设

  一、钢琴作为开展音乐艺术公共课程载体的优势与必要性

  首先,钢琴音乐在非音乐类专业学生心中的认可度决定了它具有其它乐器音乐不具备的普遍性和广泛性。这要归功于我国80年代末90年代初掀起的“全民钢琴热潮”。现在的大学生大多都经历了那个“钢琴热潮”,所以大家对钢琴并不陌生,甚至相当一部分人接触过钢琴,很大程度上也会弹钢琴,钢琴的音域和音色是大家容易接受的,它不受初学与否的影响。不夸张的说,以钢琴为载体的音乐艺术公共课程,有相当大的程度会弥补那些从小没有机会接触钢琴的孩子的遗憾。当然,课程的设置不单单是教大家弹琴那么简单,它是作为课程必不可少的“载体”或者说“教具”来出现的,在后面的“课程的设置与内容的构想”会详细说明。其次,钢琴的实用性也是它的优势所在。要知道,钢琴不单单是件独奏乐器,它自身属性的全面使它有“乐器之王”的美誉。无论是在专业领域还是在非专业领域,钢琴可以与任何一件或多件乐器合作,甚至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比如,所有的管弦乐器都离不开钢琴的伴奏,因为它们无法单独演奏,或者单独演奏的话在效果上会大打折扣。与声乐更是如此,任何伴奏带都是有限的,而且准备起来很麻烦,需要音响,需要返送,需要麦克,需要音频等等,这都比不过一架钢琴上的演奏所创造的无限的曲目来得快捷与方便,与歌者的配合也更加灵活,更符合音乐的流动之美。它在伴奏领域可以是正谱演奏(五线谱),也可以是即兴演奏(无正谱),这在课堂教学中是非常便利的。由于钢琴是固定音感的乐器,所以无论学生是否具备标准的“音乐听觉”都可以在钢琴上找到相应的音,不需要根据耳朵来调整,这也是钢琴有利于其它乐器的原因之一,它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的独唱与合唱伴奏,可以用键盘作为素材对学生进行音乐初级理论的普及等等,可以为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而独奏乐曲,让学生聆听不同风格不同地域的音乐,从而提高各个专业欣赏音乐的水平,以达到陶冶情操,最终增加学生创造性和拓展思维的目的。

  二、课程建设需要的课程设置与环节构想

  从课程的设置来考虑,由于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所以课程的设置可以为每学期一个周期(如何可行的话,未来可以延长至一个学年为一个周期),每学期三个平行班,每个班每学期5节大课。假设三个平行班设置如下:一班是教学周的第一、四、七、十、十三周上课;二班是教学周的第二、五、八、十一、十四周上课;三班则是教学周的第三、六、九、十二、十五周上课。这样在课程数量上既保证了音乐艺术公共课作为通识教育服务全校学生的广泛性,又不至于使繁多的课程数量增加学生过多的压力;既达到了提高全体学生音乐素养、陶冶情操、增强创造力、更好地服务本专业的目的,又不会占用大家过多的时间,造成本末倒置的不良效果。音乐艺术公共课程所须的五个环节。首先,让大家了解眼前的乐器——钢琴,从钢琴的结构出发再到音响效果。其次通过钢琴来让大家更深层次地了解音乐的奥秘,比如说音乐与数学之间的关系,基本乐理与我们民族文化之间的联系。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让学生们了解古典音乐,了解其背后有趣的事情,了解古典音乐其实无处不在。通过一些跨专业跨领域的实例更好地将学生吸引到音乐艺术公共课程中来,比如音乐表现的一些基本方式与我们日常的说话方式有很大关系、汽车引擎组装的合格与否是靠工程师们对引擎敲打所产生的音高来判断、甚至勾股定理的起源也与音乐相关等等。用与学生专业贴近、容易产生共鸣的领域来让大家更好地了解音乐离我们并不遥远,甚至息息相关,与生活和所学密不可分。可以选用边讲授边演奏的方式来让大家更直观的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这会使讲授的内容更好地转换成听觉传递给学生们,这也是为什么一直强调的,钢琴在音乐艺术公共课堂上不可代替的作用。其次,可以尝试教大家用最简单的方式表现内心的音乐,这包括节奏的律动、音高的组合、对简谱的认识(由于大家不是音乐相关专业的,所以正谱五线谱不适用,简谱足矣,既方便又能解决问题)等等。让大家在最快的时间里能够创作旋律。说起旋律,当下流行音乐对学生们的影响不言而喻,而且是最好的让他们走进音乐的敲门砖,为他们讲解一首流行歌曲是如何形成的,他们会非常感兴趣,最重要的是,在接下来的课程中,他们会拥有自己创作的小歌曲,而且这些小歌曲一定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会不一样。红色经典歌曲在当下社会对学生们的影响力可能没有流行歌曲那么强烈,但是通过教他们一些特定的旋律配弹方法和和声技术手段,可以使得红色经典歌曲像流行歌曲一样好听,这涉及到即兴伴奏的范畴,但我觉的大家是能够成功地编排一些红色经典歌曲的,让这些红色曲目编排得更符合当今社会对音乐的审美,比如《不忘初心》《唱支山歌给党听》《万泉河水》等等(只是构想,具体歌曲的选择会根据第一节课大家的课堂状态反馈而定)。这也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也是在音乐领域对学生们的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再次,实践环节。利用前两节课所学的知识,每个人自己创造一首四句的小旋律,投递到事先准备好的大箱子中,大家随机抽取箱子中的小旋律,并用前两节课所学知识配弹一下,并猜想作者创作时的情感,最后由作者来判断分析是否符合当时其创作的心境。这个过程看似像游戏一样,但其中对大家的影响因子是非常多的。每个人在创作的过程中都是一次自身陶冶的过程,配弹其他同学作品的过程又是一次二度创作的过程,自身情感的叠加与作者情感的共鸣与否,决定了大家在音乐领域的一次完美对话,无论分析的与作者本意是否相同或相近,甚至是相反都不要紧,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思想是碰撞的,对音乐本身的浸泡是成功的。这样的过程会极大的提高大家的创造性。第四,赏析课,根据大家之前的作品来完成。教师本身对所有学生的作品进行不同形式的配弹,也就是同一条旋律,不同的节奏,不同的和声的影响下,会出现怎样的效果,甚至会出现与作者本意完全相反的现象,从而展现给大家音乐的无限可能性。简单的节奏变化会使一个悲伤的旋律变得欢快,简单的弹法上的变化,会使得原本为民歌的风格变成流行的风格等等,让大家明白节奏的重要性是很好的授课方向,要让学生们明白,不单单是音乐的领域,在任何事情中,节奏的合理与否都会对事情的结果产生根本性的影响,让他们放眼于本专业的学习节奏中,研究节奏中,甚至是改编原有既定节奏后所产生的新的思路方向等等,在提高大家对音乐的认知和鉴赏能力的同时,既开阔他们的视野,又让学生们学会跳出本专业并拥有鸟瞰本专业领域,最终创新本专业的能力。第五,综合赏析与实践。根据前期课程对学生主体的了解,可以让大家对音乐有一些深入的了解(视情况而定,授课主体的程度决定深入的程度),比如古典音乐的起源,古典与流行的本质区别,各种音乐形式是怎么样表现音乐的,都有什么优点与不足等等一些更深入的话题,给大家演奏一些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乐曲,让大家在听觉上有更直观的感受。最后教大家如何来合唱乐曲,可以是简单的齐唱也可以是两声部的合唱(根据前四节课大家整体水平的考量来决定是否需要),让大家知道声音的发声原理与强弱变化给人们带来的各种感受,通过对独唱与合唱的区分,让学生们懂得无论在什么领域都是孤掌难鸣的,合作的重要性在当下的社会尤为重要,在合作中展现个性才是最有效发挥能力的方式。最后总结之前所学的所有知识,并结束全部音乐艺术公共课程的通识培育!结语音乐艺术公共课程的构想符合当今的国家对高校的根本任务,符合当今提升文化与民族自信的环境需求,符合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内容上的构想会随着课程的开展与进行,不断地更新与完善,音乐的魅力不是因为它的“高雅性”或者说“小众性”才得以体现的,音乐艺术公共课程的最终目标也不仅仅是让学生学完这五堂课,而是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音乐的魅力,让音乐成为伴其一生的伙伴,课程的结束才是学生们自主了解音乐,热爱音乐的开始,音乐是服务全人类,服务全社会的,它有着无限的想象与魔力,这种力量可以不受任何领域、任何学科、任何专业的限制,所有学生都能在音乐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理解”与“感知”,这种每个人自身的独一无二的对音乐的“理解”与“感知”,会促发他们内在的潜力与创造力,从而使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社会上最需要的自己。就像德国语言学家、思想教育家威廉洪堡表述的:“音乐在言词终止处开始,而在它终止的地方,甚至思想也无法达到。”希望通识教育理念下的综合性大学音乐艺术公共课程的开展能够实现音乐本质的“服务”属性!

  参考文献

  [1]廖乃雄.论音乐教育[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7-13.

  [2]李本义.浅析通识教育的内涵及其意义[A].通识教育研究(第5辑)[M].武汉:长江出版社,2014:21.

  [3]郝丽红.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因素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16,(04).

  [4]于淑秀,孙琦.大学通识教育研究[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55-56.

  [5]李慧.通识教育理念下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J].艺术教育,2014,(10).

  [6]曹亮.浅析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开设的重要性[J].艺术科技,2014,(05).

  《综合性大学音乐艺术公共课程建设研究》来源:《黄河之声》,作者:陈时灼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yywd/46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