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声乐教学弱音技巧和情感个性化表现

时间:2020-12-01 10:11:27 所属分类:音乐舞蹈 浏览量:

在高校兴起以后,受很多种因素的影响不断进行着教学改革。在我国高等院校快速发展的大形势下,对声乐的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这就意味着高校声乐教师要不断地与时俱进,合理高效地把声乐理论与课堂实践相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愉悦的课堂氛围

  在高校兴起以后,受很多种因素的影响不断进行着教学改革。在我国高等院校快速发展的大形势下,对声乐的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这就意味着高校声乐教师要不断地与时俱进,合理高效地把声乐理论与课堂实践相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水平。

声乐教学弱音技巧和情感个性化表现

  一、高校声乐教学中声乐学习的错误概念

  (一)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不同的学生嗓音条件的差别也是很大的,有些学生天生嗓音条件比较好,有些学生则比较一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发现部分学生“嗓门大、音色亮”,在做发声训练时经常会出现“吼叫”的现象,学生的声音比较僵,唱歌粗糙,并且音域不宽,让人听起来缺乏美的感受,长此以往,会造成嗓子哑、高音挤、高音困难、喉音重等毛病,这就是初学声乐的低年级学生因为过度注重音量大而忽略声音质量的结果。

  (二)有些同学认为“用力多声音就大,用力少声音就弱”,然而这种想法并不全面。同学们在演唱作品中的表情记号mp、p、pp……时,担心强弱对比不明显,不敢用力唱,导致演唱时气息浮、声音虚、音色暗,而用力了又觉得音量过强情感对比不明显。很多学生会问“弱音训练会不会使声音太小?”“以后声音会不会放不出来?”答案显而易见,肯定不会!用蛮力大声喊出来的声音反而很难找到松弛的感觉,声音的穿透力不强。这就体现了我们歌唱中不能忽略的演唱技巧——弱音唱法的作用,要想做到声音弱而不虚,就要更好地控制横膈膜和我们的肌肉。弱音唱法只是一种手段,得到通畅、漂亮的声音才是我们的目的。

  二、弱音训练的技巧

  在现今声乐教学中,弱音的训练是发声练习中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环节。然而弱音技巧是发声训练中的重要部分和歌曲表现的重要手法,它有着正常发声训练达不到的效果。弱音,顾名思义就是小声。如果说强音是人体发声系统重机理运行的结果,那么弱音就是人体发声系统轻机理运行的结果。用小的音量高频率地来达到音高要求,音色更加集中、统一,发声系统更加松弛。在声乐教学中,许多学生找不到真正放松状态下的弱音,对发声系统的肌肉群不能很好地控制。没有受过发声训练的学生,牙关很紧,不容易放松,每天需要做开口训练——用我们的右手压住自己的下巴,慢慢打开口腔,直到露出上牙和微露下牙为止,注意嘴巴不要使劲横着张,而是要缓缓向上伸张。对于很多演唱方法而言,只有保持身体松弛才会产生美感。那么怎么做到松弛呢?首先,喉头的稳定。弱音练习是一种对于稳定喉头极为有效的发声练习。喉头是发声系统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喉头的稳定直接影响到我们歌唱中的咬字、声音的位置和统一以及完美的音质。“u母音”对于稳定喉头有着极好的作用,通过“u母音”的训练,找到正确的喉头位置,稳定喉头。我们用“u母音”八度的连音来做弱音训练,上嘴唇要拢住,唇尖用力,双唇微闭成“撮口”状,喉咙要打开放松,头腔、口腔、咽腔、胸腔上下通道好像一根管子,从高音开始,做八度下行练习。弱音的演唱比较容易找到高位置,要保持上下相通的感觉,做到音色的上下一致,以达到“空、通、松”的歌唱状态。其次,声音的共鸣。我们从发声练习中的哼鸣训练开始,哼鸣训练与弱音训练的要求极其吻合。在练习哼鸣时有利于找到“打开”的感觉,容易感受到声音的高位置,改善我们的共鸣腔体,扩展音域,使声音通过腔体振动共鸣而发出,让原本单薄的音色获得共鸣的效果。在《歌唱中的自由》一书中,菲利普提议:“学习歌唱的人要尽可能多地练习哼唱”。在哼鸣训练中,将舌头平放,舌尖抵住下齿根,双唇微闭或半张,下巴保持完全放松,上软腭提起,口腔保持含着半口水的状态形成一个自然空间,用鼻腔发出“en”音,感觉声音从很远的地方传来。熟练后,发出的声音会日趋明亮圆润,穿透力强,音色饱满而不单薄。最后,气息的“稳、慢、匀”。许多同学在做弱音训练时觉得发出的音量小不需要很大力气,从而忽视了对气息的控制。虽然弱音训练对气息的要求相比强音训练而言要低,但在练习过程中一样要保持气息的稳定。在正确的哼鸣练习后,我们要在哼鸣位置的基础上慢慢打开口腔,在这里必须注意的是,初期弱音训练中双唇打开不能过大,如果嘴巴张得很大,气息会从口腔中漏掉,气流不封闭,这样就会导致我们的弱音唱得很虚,反之,双唇打开较小更容易封闭气流和更有利于打开喉咙,气息缓慢匀称地呼出,从而方便我们找到共鸣位置。在熟练以后,可以适当打开双唇,找到感觉后再进行由弱到强的练唱,这样的效果事半功倍。声音的位置随着音高的变化也不断发生着变化,由前向后地移动着,移动的速度就需要通过我们教师的耳朵进行判断了,在声音移动到高音区的时候,应该提醒学生适时地提起上软腭,只有上软腭及时提起,口腔后面才能形成拱门形状,才能具备头腔共鸣和鼻腔共鸣的状态,从而带动后咽壁的力量,这样演唱的声音才是松弛的且有震撼力的。

  三、声乐演唱中的情感个性化

  对于演唱者来说,过硬的演唱技巧是唱好一首作品的前提,但在现今高校中,很多学习声乐的学生会出现这样一个现象,自身音色不错,演唱技巧也基本掌握,演唱刚开始听感觉很不错,可是听上一段时间就会觉得十分乏味,这是因为学生学习到了声乐的演唱技巧却没有办法把这些技巧变成自己的东西,像同一个模具生产出来的产品,公式化、机械化地演唱,尤其是科班出身的学生更容易出现“千人一声”的现象,这样的声乐演唱无疑是失败的。同样的作品,为什么有的演唱者唱出来非常动听、打动人心,而有的演唱者则做不到呢?这就引出声乐教学中除了演唱技巧外我们必须重视的另一个问题——歌唱中的情感个性化。没有情感的演唱是没有灵魂的。演唱者通过音乐来表达情感,作品中的每一个音符、每一个音乐记号甚至是每一个标点符号都充满了情感的表达。作为一名演唱者,拿到作品的第一件事,就是对作品进行一字一句的阅读、理解、认知,直到自己产生心灵上的触动,唤起强烈的歌唱欲望,这时就有了情感创造的动力,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二度创作。演唱者通过对音乐艺术的理解以及对声乐演唱技巧的把控和熟练运用,将作品的歌词和旋律等等进行整合并立体地呈现出来,不仅仅包括声音和肢体动作,还包括人物塑造和艺术形象。世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事物,同样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的生活感受不同,社会阅历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家庭情况不同,这些不同造就了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有着不同的见地。我国的声乐演唱和声乐教育经过了一段特殊的“千人一声”时期后,很多艺术家们意识到了个性化表演的重要性,并通过不断的创新寻找属于自我的音乐表达方式。演唱者的个人素质、演唱技巧、自身个性对于完美的演唱是至关重要的。作为高校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情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教学效率。

  (一)如何在声乐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寓教于情,情的重点又在于兴趣和乐趣的培养。在教学中,使用“情绪自我激励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通过示范演唱直观激发学生的歌唱情绪,通过对作品进行详细讲解及对背景进行介绍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表扬和鼓励学生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二)情感对演唱技巧的作用利用教学语言对学生施以积极的情感影响,让学生在主动理解的状态下,无形中接受相关知识的灌输,进而作用于声乐训练。情感表达的积极状态可以帮助学生适度地调整发声共鸣腔体,促使发声器官积极配合运作,情感的内心体会同时会对外在的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产生影响,使演唱不会过于死板。所以时刻注重挖掘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歌唱中的情感表达意识和能力,有助于展现歌唱中的歌唱技巧。

  (三)情感个性化的重要性课堂上过于强调我国传统声乐讲究的“字正腔圆”,容易导致声乐演唱千篇一律,需抛开这种形式化要求,我们要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演唱风格和表演风格。情感的表达不只是通过声音来实现,还可以靠演唱者的表演来实现。在表演过程中,演唱者的肢体表演也需存在一定的特色,不同的个性化表演,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不同形式的演唱,都需要演唱者进行独特的演绎,如此才能展示出艺术的独特魅力。

  四、弱音唱法的情感个性化表现

  前面我们阐述了作品中情感个性化表现的重要性,那具体到实际演唱中怎么才能很好地做到情感个性化表现呢?声乐作品中的情感表现是非常丰富的,有的作品激昂澎湃,有的作品委婉低沉,弱音技巧就可以自然流畅地实现作品中情感的强弱变化。

  (一)弱音唱法很容易找到松弛的感觉,解放我们的下巴、舌头,能让我们咬字更加准确,发音更加准确,可以更加精准地表现作品中歌词的意境。

  (二)弱音唱法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气息,能根据演唱作品的表现意境来选择我们需要的音色,同时弱音唱法能对作品中的高潮部分进行更贴切的处理。

  (三)弱音唱法能为我们演唱作品增加很多色彩,能让我们更好地把握作品中的情感变化,让我们可以把作品自然而流畅地表现出来,让我们演唱作品时的情感过渡更加自然和完整。在声乐演唱过程中,通过对声音的音量和音色进行控制,从而将演唱效果和作品的艺术性完美融合到一起,已经成为成熟的演唱者必备的技能。

  五、小结

  综上所述,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要提高教师和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充分展现声乐教学的艺术性,加强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的训练,通过弱音技巧的训练有效地控制好声门和气门,从而发出适合作品情感表达的声音,使得学生的能力逐步提高,学会利用音色的强弱和节奏的快慢等形式更好地表达作品中蕴含的情感。

  参考文献:

  [1]李颖.浅谈哼鸣练习在合唱训练中的重要作用[J].大舞台,2011,(01):18.

  [2]牛志华.浅谈声乐教学中的换声区训练[J].大舞台,2011,(11):204-205.

  《声乐教学弱音技巧和情感个性化表现》来源:《戏剧之家》,作者:刘晓熠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yywd/47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