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综合护理干预对惊恐发作患者的护理效果

时间:2021-08-31 10:25:48 所属分类:临床医学 浏览量:

惊恐障碍是急性焦虑障碍的一种,其终生患病率为2.31%~4.78%[1,2]。惊恐障碍的治疗消耗大量的医疗资源,造成巨大的疾病负担。惊恐障碍既不能归因于器质性疾病,也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来解释。惊恐障碍可以出现在平静或焦虑状态时,患者会有不可预测的强烈惊恐

  惊恐障碍是急性焦虑障碍的一种,其终生患病率为2.31%~4.78%[1,2]。惊恐障碍的治疗消耗大量的医疗资源,造成巨大的疾病负担。惊恐障碍既不能归因于器质性疾病,也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来解释。惊恐障碍可以出现在平静或焦虑状态时,患者会有不可预测的强烈惊恐体验,在几分钟内达到高峰,1个月内至少发作3次,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惊恐障碍患者常表现为胸闷、心跳加速、呼吸困难、头晕、四肢麻木、大汗淋漓,严重时有“濒死感”,个别患者会因为担心再次发作而出现回避行为,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个人和家庭承受巨大的经济负担。目前,惊恐障碍的治疗仍主要是药物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治疗方法,运用认知行为理论,纠正认知偏差,矫正目标行为,在各种焦虑症的治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将认知行为治疗用于惊恐发作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通过比较综合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惊恐发作的频率和持续时间的影响,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惊恐发作患者的护理效果。

综合护理干预对惊恐发作患者的护理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心理卫生精神科收治的惊恐发作住院患者,共44例,全部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的诊断标准[3]。其中女性25例,男性19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49.46±7.87)岁;病程为3~6个月。将2018年7月至12月住院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21),2019年1月至6月住院的患者作为观察组(n=23)。本研究通过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编号:EC-2018-KS-066)。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符合DSM-5惊恐障碍诊断标准;(2)年龄36~78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3)自愿参与研究,本人或其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4)能够自愿完成本研究。

  1.2.2、 排除标准:

  (1)伴有严重的躯体疾病者;(2)精神发育迟滞、脑器质性疾病或者精神活性物质滥用者;(3)伴有严重的精神病性症状者,严重违拗、木僵或冲动兴奋不合作者;(4)存在精神障碍家族史者;(5)怀孕或哺乳期妇女。

  1.3 、方法

  1.3.1、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采用药物治疗(应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药物)、经颅磁刺激治疗、直流电治疗、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和心理治疗。

  1.3.2、 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精神科常规焦虑障碍护理措施。(1)创造舒适的病房环境,温度控制在18~20℃,湿度控制在50%~60%,病房内光线柔和。(2)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进行心理护理。(3)采用舒适护理模式,保持床单清洁整齐,使患者感觉温暖舒适,协助患者整理个人卫生。(4)饮食上进行合理的营养搭配,对有吞咽困难的患者,嘱其缓慢进食,防止噎食的发生。(5)指导便秘者从右至左环形按摩腹部,促进胃肠蠕动,嘱其多进食蔬菜水果、多饮水。(6)密切观察病情,做好睡眠护理以及各种护理操作前的告知工作。

  1.3.3 、观察组护理方法:

  在实施精神科常规焦虑障碍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增加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护理、安全护理、对患者和家属宣教等4个方面的惊恐发作综合护理措施。

  1.3.3. 1、 认知行为疗法

  应用认知行为治疗指导患者转变观念,应对负性情绪,帮助患者了解焦虑的性质,使其认识到不适症状并非器质性疾病,会随着焦虑情绪的缓解而消失,避免患者进入“焦虑—躯体不适—加重焦虑”的恶性循环状态。鼓励患者培养自身的兴趣爱好,如听减压音乐,以缓解焦虑情绪,改善大脑的调节功能。指导患者应用放松技术如腹式呼吸方法以缓解焦虑。鼓励患者将不良感受向可信赖的朋友诉说,排解不良情绪[4]。

  将认知行为治疗的4个阶段融入到护理措施中。(1)认知分析:了解患者个体化认知模式后,应用规范化循环提问,收集和分析信息,以阻断患者出现惊恐症状的恶性循环。(2)认知重建:从临床检查数据收集患者各系统健康状况,告知患者虽其经历多次濒死感,但症状能够明显缓解,健康未受到损害,使其正确认识发病时的不适症状和情感变化,意识到这类感觉是主观担心、紧张、焦虑所致。(3)放松训练:嘱患者在症状发生或感到焦虑时,采用自主缓解症状的方法。常用呼吸放松练习,即深吸气并持续3~5 s,缓慢呼气并呼尽;呼气时下巴和双肩下沉,感觉从手臂到双手放松。(4)逐渐递增的暴露:让患者想象逐渐暴露在其最恐惧的场景中,让其感受心慌、胸闷、气短、甚至濒死感,使其了解到出现上述不适症状时未必能发展为惊恐发作,从而在出现惊恐发作时做好自我调控,减轻惊恐发作时的恐惧感[5]。在这个过程中,护士陪同并指导患者如何放松和呼吸。在患者能够正确认识身体症状并战胜心理恐惧后,帮助患者逐渐适应日常生活。

  1.3.3. 2 、支持性心理护理

  患者多对自身疾病存在羞耻感,担心疾病预后和复发,无法面对现实。因此,做好患者的宣教工作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前提和保障[6],需要帮助患者了解疾病,增强其对治愈疾病的信心。交谈时应密切注意患者表情,根据患者的情绪状态决定与其沟通时间的长短。避免进行不必要的问询,以免加重患者焦虑,增加惊恐发作频率。如果患者做出不合礼仪的言行,不要一味指责,要及时对患者的能力和优势给予肯定[7]。帮助患者提高处理人际关系、调整工作压力、应对生活事件的能力。

  1.3.3. 3、 安全护理

  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针对不安全因素及时采取防范措施,谨防意外发生。做好病房巡视工作,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病房设施如有损坏,及时维修。严格管理剪子、刀具等可危及患者生命的危险物品,防止惊恐发作时出现意外。

  1.3.3. 4、 对患者和家属的宣教

  患者出现惊恐发作的时间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家属看护十分重要,要重视患者家属的宣教工作。向患者家属或监护人讲解惊恐发作的病因、诱发因素、患者的症状、心理护理和治疗情况,使家属掌握护理方法,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做好随访观察,记录惊恐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定期复诊、随诊。

  1.4、 随访

  所有患者均随访6~12个月,对照组为2018年7月至12月住院的患者,随访至2019年6月;观察组为2019年1月至6月住院的患者,随访至2019年12月。随访方法为每次门诊复诊时,除向患者本人或者其家属或监护人询问并记录病情变化外,详细询问并记录每个月惊恐发作的频率和持续时间。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2组患者比较,在年龄、性别、病程、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的比较

  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比较,惊恐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护理干预前相比,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的惊恐发作频率均明显降低,惊恐发作持续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且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惊恐发作频率明显降低,惊恐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说明综合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惊恐发作均有效,但综合护理干预后惊恐发作频率更少、发作持续时间更短。见表2。

  1)与干预前比较,P<0.05;2)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惊恐发作常在慢性焦虑的基础上产生[8],患者表现为反复出现强烈的惊恐状态,伴濒死感或失控感,可能出现严重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惊恐发作并不是由躯体疾病导致,不伴有情感障碍疾病和精神分裂症。发作时尽管患者表现为症状很重,但意识清楚,而且相关检查结果多为正常。发作后患者由于担心病情,所以极度恐惧。因此,做好惊恐发作护理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还能够降低惊恐发作频率、缩短发作持续时间。护理人员对不同的患者以及在惊恐发作不同时期护理的重点不同,目的在于及时解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9]。

  惊恐发作患者的身心状态易受周围环境和各种因素的影响[10],所以要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病室环境,以消除各种不良的感官刺激,给予正性引导。护理人员应从患者的角度出发,理解并接受他们的不良情绪,给予关爱和理解。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及时发现患者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及时处理,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认知。要对出现惊恐发作的患者表示理解,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和行为的变化,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消除其疑虑,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根据每个惊恐发作患者在疾病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心理和躯体症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对策,做到因人而异。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做到精准有效的惊恐发作护理。在实施常规焦虑障碍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应用认知行为治疗指导患者转变思维方式,将认知行为治疗的认知分析、认知重建、放松训练、逐渐递增的暴露4个阶段融入到护理措施中,同时实施支持性心理护理、安全护理、对患者及其家属或监护人做好宣教工作,使其掌握科学护理方法。通过综合护理,帮助患者建立对自身疾病的正确认知,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使其认识到不适症状会随着焦虑情绪的缓解而消失。通过改善患者的观念和情绪,减少惊恐发作频率、缩短发作持续时间,从而使患者病情好转。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惊恐发作患者在实施常规焦虑障碍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增加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护理、安全护理、对患者和家属宣教4个方面的综合护理措施,在降低惊恐发作频率和缩短发作持续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KESSLER RC,AGUILAR-GAXIOLA S,ALONSO J,et al.The global burden of mental disorders:an update from the WHO World Mental Health(WMH) Surveys[J].Epidemiol Psichiatr Soc,2009,18(1):23-33.DOI:10.1017/s1121189x00001421.

  [2] CHISHOLM D,SWEENY K,SHEEHAN P,et al.Scaling-up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a global return on investment analysis[J].Lancet Psychiatry,2016,3(5):415-424.DOI:10.1016/s2215-0366(16) 30024-4.

  [3]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M].张道龙,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6.

  《综合护理干预对惊恐发作患者的护理效果》来源:《中国医科大学学报》,作者:张崇; 卜秀梅; 金秋; 赵秀红; 邹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yyws/lcyx/49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