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土家族与苗族中学生的吸烟、饮酒行为调查研究

时间:2015-12-20 17:57:01 所属分类:预防与卫生学 浏览量:

青少年吸烟、饮酒不仅影响其身心健康和智力发育,还可引发各种不良习惯及各种慢性病等,是影响青少年健康的主要危险行为之一[1].为了解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以下简称为湘西州) 土家族与苗族中学生吸烟、饮酒行为现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于 2014 年 11 -

  青少年吸烟、饮酒不仅影响其身心健康和智力发育,还可引发各种不良习惯及各种慢性病等,是影响青少年健康的主要危险行为之一[1].为了解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以下简称为湘西州) 土家族与苗族中学生吸烟、饮酒行为现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于 2014 年 11 -12 月对 2360 名土家族与苗族中学生的吸烟、饮酒行为进行了调查。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 1 调查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湘西州苗族聚居的凤凰县和土家族聚居的永顺县各抽取 1所城市中学和 1 所农村中学,再从每所学校初一至高三的每个年级中随机抽取 2 个教学班,共 48个班的 2482 名学生进行调查,剔除 9 名患先天性疾病( 如先天性心脏病、糖尿病、肝病等) 和身体残疾的学生。测试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共发放问卷 2473 份,获得有效问卷 2360份,有效回收率为 95. 43%.

  1. 2 调查方法

  调查问卷参照全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组编制的“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 初中、高中) ”[2]修订而成,调查内容由学生基本情况( 年级、性别、民族、住宿、是否留守等) 和学生吸烟和饮酒行为两部分组成。

  1. 3 调查指标定义

  土家族和苗族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判断标准依据《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调查综合报告2005》,具体标准如下: “现在吸烟”指过去 30d 里,≥1d 吸烟。“现在饮酒”指过去 30d 里,至少饮1 杯酒[2].“抑郁”指( 最近 12 个月内) 连续≥2周感到非常伤心或绝望而停止平常的活动。“失眠”指过去12 个月内,曾因担心某事而陷于失眠;“孤独”指过去 12 个月内曾有过的孤独感; “心情不愉快”指过去12 个月内,曾因学习压力或成绩问题感到心情不愉快,这 3 项指标均属定性指标,定义为从不、很少、有时、经常、总是[2].

  1. 4 质量控制

  问卷的效度检验采用专家判断法,经 3 次修改后,最终有 91%的专家认为问卷效度达到较高和高水平。问卷的信度检验采用再查法,两次调查结果( 前后间隔 15 d) 的 Pearson 系数为 0. 883,P < 0. 01.所有调查员均经过统一培训,在班主任的配合下,现场监督,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调查。学生不记名、独立填写问卷,所有问卷当场回收。

  1. 5 统计学分析

  对获取的有效问卷信息用 EpiData 3. 0 进行双录入,采用 SPSS 19. 0 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和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中,分类变量均设置哑变量,纳入标准 α入= 0. 05,排除标准 α出=0. 10.以 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被调查的 2360 名中学生学生年龄 11 ~ 20岁,平均年龄( 15. 03 ± 1. 76) 岁,多数住校,留守学生相对较多,家庭类型以核心家庭为主,家庭月收入以 3000 元以下居多,父母文化程度均以初中或高中为主,大专及以上所占比例较少( 表 1) .

  2. 2 不同特征中学生吸烟和饮酒行为报告率

  由表 2 可见,被调查的土家族与苗族中学生中,尝试吸烟报告率接近 40%,男生高于女生,高中生高于初中生; 现在吸烟报告率为 20. 04%,男生高于女生,农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留守学生高于非留守学生; ≤13 岁吸烟报告率为 30. 00%,男生高于女生,农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

  由表 3 可见,尝试饮酒报告率接近 65%,男生高于女生,土家族学生高于苗族学生,高中生高于初中生; 现在饮酒报告率为 26. 36%,男生高于女生,土家族学生高于苗族学生; ≤13 岁饮酒报告率超过 30%,男生高于女生,初中生高于高中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吸烟饮酒并存行为 292 人,报告率为 12. 37%,其中,现在吸烟学生中有 61. 73% 现在饮酒,现在饮酒学生中有 46. 95%现在吸烟。

  2. 3 中学生吸烟和饮酒行为影响因素的 Logistic回归分析

  以现在是否吸烟、饮酒以及吸烟饮酒并存为因变量。首先,将可能影响吸烟、饮酒行为的 16种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城乡、是否留守、学习成绩、打架和自杀意念对吸烟行为的作用有统计学意义; 民族、年级、父母文化程度、学习成绩、失眠、抑郁和打架对饮酒行为的作用有统计学意义; 性别、民族、是否留守、学习成绩、孤独、心情郁闷、失眠、抑郁、打架和自杀意念对吸烟饮酒并存行为的作用有统计学意义。然后,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进行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由表 4 可见,现在吸烟的危险因素有男生、自杀意念,保护因素有城市、学习成绩好; 现在饮酒的危险因素有高中、土家族、母亲文化程度高、抑郁及打架,保护因素有学习成绩好; 吸烟饮酒并存行为的危险因素有男生、留守、孤独、经常或总是失眠、抑郁、打架及自杀意念,保护因素有心情不愉快、学习成绩好。

  3 讨论

  青少年吸烟、饮酒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也是我国面临的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1].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偏远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青少年对于烟酒的可及性越来越高,而该地区的控烟、控酒以及宣传教育工作却相对落后,使得青少年的吸烟、饮酒情况不容乐观。本次调查显示: 湘西州土家族与苗族中学生现在吸烟、饮酒率均高于北京[3]、广东[4]、福建[5]调查结果,这可能与湘西州的烟草业和酒业发展较好有关。近 2/3 的学生有尝试饮酒行为,高于北京[6]、浙江[7-8]等地,这可能主要是因为土家族与苗族都是喜爱饮酒的民族,且酒类多为自酿[9-10],在日常生活和传统节日或各类活动中酒是必不可少的饮用品; 另外,民风习俗、饮食习惯、膳食结构等因素对学生饮酒行为也有影响。13 岁前吸烟、饮酒率均高于浙江[7]、福建[11]、河南[12]等地的报道,13 岁前吸烟和饮酒不仅是一种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行为,而且以前的研究已经证明 13 岁前吸烟、饮酒与其他危害健康行为之间有一定的关系[13].

  土家族与苗族男生吸烟率明显高于女生,与国内研究结果一致[11,14].这可能是男生好奇心比较强,且男学生吸烟与同伴、家人、教师的行为和态度有关[15].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更易发生吸烟行为,与刘伟[16]、支愧云[17]的调查结果相一致。农村学生接触烟草的机会越来越多,但对于烟草危害的认识却不足,加之所受的监管也不及城市学生严格,所以吸烟的可能性明显增加。

  年龄是影响青少年饮酒行为的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加,青少年的饮酒发生率也随之增加[18],土家族和苗族高中生饮酒行为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初中生,与有关结果一致[11,19-20].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也与青少年饮酒有关,显示家庭教育也是影响青少年饮酒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家庭是青少年的主要生活环境,父母的态度、行为往往成为孩子的榜样,父母对待中学生饮酒的态度对其饮酒行为有着直接而较大的影响[21].本次调查显示: 母亲文化程度越高,学生发生饮酒行为的危险性随之增加,这可能是因为文化程度高的母亲认为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社会的交际增多,交流需求与日俱增,所以对其饮酒行为往往也不予制止,再者土家族与苗族学生中母亲文化程度高的样本量较少,对最终结果的解释也不够充分。

  土家族与苗族留守学生由于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缺乏监管,缺少关爱,因而其发生吸烟饮酒并存行为的可能明显增加。孤独的学生更易通过烟酒等物质来麻痹自己,以排解心中的孤独感,所以孤独成为吸烟饮酒并存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心情不愉快是并存行为的一个保护因素,这可能是由于当学生因学习压力而心情不好时,首先不是选择烟酒等物质来进行放松,而是采用其他方式。学习成绩好是土家族与苗族中学生吸烟、饮酒及并存行为共同的保护因素,与福建[11]、佛山[22]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是因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自制力较强,所受的监管也较为严格,所以不易沾染上吸烟、饮酒等不良行为[23].一种危险行为的发生常伴随着其他危险行为的同时发生,各行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这与行为的聚集特征有关,说明有某种不良行为可增加其他行为的可能性[5].本研究发现有抑郁、打架、自杀意念的学生,其发生吸烟饮酒并存行为的危险性明显增加,与杨廷忠[24]、何源[25]的调查结果相类似。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对于各种健康危险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尚不能判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学校是青少年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场所,避免青少年早期接触烟酒对预防青少年时期多种危害健康行为有积极意义,所以湘西州学校应尽早开展控烟、控酒及健康教育工作[26],让土家族与苗族学生,特别是农村留守学生认识到烟酒的危害性,远离烟酒; 防治工作的重点在农村男生,给予留守学生更多的关爱,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减少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聚集”发生。

  参考文献

  [1] 虞精明,金晓凤,刘柏洪,等。 浙江省桐庐县青少年学生吸烟饮酒行为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2010,26( 11) : 1451-1452.

  [2] 季成叶。 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调查综合报告 2005[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yyws/yfywsx/22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