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自然教育的小学校园植物景观设计初探

时间:2019-03-08 11:33:03 所属分类:教育管理 浏览量:

摘要:指出了儿童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自然增教育的缺失已成为当今儿童成长常态,这会给儿童带来身体、心理等多方面的问题。结合中国小学自然教育校园植物景观现状,阐述了自然教育的重要性,并以长沙市育才第三小

  摘要:指出了儿童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自然增教育的缺失已成为当今儿童成长常态,这会给儿童带来身体、心理等多方面的问题。结合中国小学自然教育校园植物景观现状,阐述了自然教育的重要性,并以长沙市育才第三小学校园植物景观设计之优缺点为基础,对小学校园结合自然教育的植物景观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自然教育;小学校园;植物景观

教育论文投稿

  1 引言

  城市的不断扩张,使生活在城市中的儿童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以致他们慢慢失去了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度以及对大自然的兴趣。相对7~13岁的学龄儿童而言,小学校园是少年儿童开展学习活动、形成初步知识框架的重要场所,也是与社会进行接触的一个重要的媒介载体[1]。而在传统的校园环境中,室内学习与室外的体院锻炼占据绝大比例,户外环境的功能被忽略[2],这必然会让孩童的意识成长中失去与丰富的世界的连接。2015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到,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我国的素质教育,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今天,传统校园景观逐渐成为历史,基于自然教育理念的小學校园景观理应走上发展的舞台。

  2 自然教育

  自然教育理念起源于启蒙思想家卢梭,他提出,人所受的教育,来源不亚于三种,或“受之于自然”,“或之于人”,“或之于事物”[3];之后的裴斯塔洛齐、福禄贝尔等人在继承卢梭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教育要适应自然,教学应顺从儿童本性发展顺序;重视感官学习、实物教学,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4]。

  1970年,美国颁布第一部环境教育法[5];1990年,美国国家环境教育法的颁布,美国环境教育立法走向成熟;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浪潮中,朴门永续设计者扮演着领路角色。比如,学校花园推动者莎莉·拉姆斯登提出了“C区”的概念;昆士兰的诺莎朴门永续设计的成员珍妮特·米林顿与菲奥娜·波尔共同创立了“儿童朴门”[6]。2003年日本政府颁布并制定《增进环保热情及推进环境教育法》;至2012年为止,欧洲以森林幼儿园实践为主的运行模式,已建立1000多所森林幼儿园;2014年台湾教育部发布台湾户外教育宣言,提出结合五感体验的融合学习,让学生更贴近学习者的生活体验[7]。同年,澳大利亚政府发布了《为了可持续的未来而教育——澳大利亚学校的国家环境教育声明》,这为各州的环境教育愿景提供了国家性的支持。

  环境问题愈加严重,全世界亦愈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注重对未来有责任心的公民的培育。由此,自然教育遵循孩童成长规律,尊重孩子生命,作为一种区别于当代的“应试教育”的非正式教育姿态帮助儿童的健康成长,提升了儿童对自然的认知力与协作力,培养了儿童的同理心,降低了青少年犯罪率,可谓既具有教育意义也具有社会意义。

  景观服务育人,植物景观作为小学校园活动空间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在设计中亦要考虑此点。由此可知,自然教育与植物景观相结合将为未来小学校园景观发展的趋势。

  3 长沙市育才第三小学植物景观现状

  长沙市育才第三小学位于长沙市芙蓉区,占地约25668 m2,建筑面积约为16220 m2,绿化面积达到10500m2,绿地率为41%。校园内共种植乔灌木42种,具有一定的生态与观赏功能。同时,校长与老师们也积极走在教育前沿,意识到自然教育于学生的重要性,并初步将自然教育理念融入到学生课程中。例如“植物认领”、“公共菜园”、“植物记录”等课程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与植物景观的互动性.带动了学生对自然认知的积极性。但是校园内植物配置现状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3.1 未能与教学产生紧密联系

  在景观环境中强调教学的作用,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能加强其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在对育才第三小学现状调查中发现,校园内的植物于草坪中零星点植,景观同质化明显;校园景观仅满足于校园绿化功能,缺乏与教学课程的联结。

  3.2 未能与孩子产生情感互动

  色彩是儿童快速融入空间的因素之一,丰富的环境色彩影响幼儿的智力发育与心理成长。在育才第三小学校园中,植物色彩感不佳,加上绿地不能进入,使儿童对植物的好奇心、探索性较低,缺少了与校园景观的情感互动。

  3.3 校园景观植物缺乏整体分区规划

  目前,景观分区不明显,校园植物景观布局各片区雷同、零乱,不能良好的与校园的整体环境相协调,这也是目前很多小学在校园建设中的常态。

  3.4 植物配置手法单一,种类较少,色彩单调

  通过对校内植物状况调查统计,乔木有17科27种,有香樟、银杏、紫玉兰、橘树、白玉兰、广玉兰、紫薇等;灌木10科10种以红花檵木球、山茶球、七里香等;地被类5科5种,分别是红花檵木、杜鹃、小叶女贞、金边黄杨、月季。由此可知,校园内植物树种单一,乔灌草搭配不均衡,开花植物少,配置形式单一,景观效果整体不佳。

  3.5 校园土壤板结,植物生长不良,生物多样性不明显

  该校园内的绿地下层大多是建筑垃圾填埋,且种植土壤覆盖厚度不足,以致土壤微生物群不丰富,活力不强,生物链出现断层,生物多样性不明显。

  4 基于自然教育理念的长沙市第三小学景观植物设计初探

  植物作为构成自然互动场地的主要元素,是自然认知活动得以开展的物质基础之一。在长沙市育才第三小学的植物景观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4.1 植物的种类选择原则

  儿童是校园内活动的主体,安全性是植物种类选择的首要原则。首先,在植物选择中应该避免利用有毒植物、有刺植物、有飞絮植物、浆果植物和易招致病虫害的植物[8]。其次,也应重视植物的色彩性,让色彩点亮校园,使孩子们随着色彩的变化体验,“四季皆有景、四季景不同”,从而使他们感受季节的变迁,体验自然的美好。第三,追求科学性与文化性的统一。通过艺术构图展现植物群体与个体的特征以增强空间的感染力[9]。第四,应注重植物的趣味性。种植一些可食用的,芳香的植物,从而给孩子们带来丰富的五感体验,并在认知自然的的场所里提供儿童采摘的空间,让其体会收获的乐趣。

  推荐阅读:教育信息化面向教育行业秉承“传播信息知识,推动教育发展”的宗旨,及时宣传教育信息化方针政策,大力推动教育技术理论和应用研究。及时报道党校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区域发展动态,为教育信息化管理部门和党校找寻沟通交流平台。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gl/44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