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乡村振兴背景下娄星区杉山镇花溪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探究

时间:2022-05-14 11:40:41 所属分类:农业基础科学 浏览量:

2021 年 2 月 21 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 文件对我国农村工作的基本路线进行了调整,农村改革发展战略正式从脱贫攻坚变为乡村振兴, 并且提出了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这是自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 战略以来,我国三农工作的一次历史性转移。 同年 8 月,湖南省委统战部

  2021 年 2 月 21 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 文件对我国农村工作的基本路线进行了调整,农村改革发展战略正式从“脱贫攻坚”变为“乡村振兴”, 并且提出了“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这是自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 战略以来,我国“三农”工作的一次历史性转移。 同年 8 月,湖南省委统战部联合省乡村振兴局印发《全省统一战线深化同心美丽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行动计划(2021—2025 年)》,确立了 5 年打造 1 000 个同心美丽乡村示范点和一批省级同心美丽乡村示范片区的目标。 这一连串的政策动作,为农文旅融合带来了大力发展的契机。 农文旅融合是“旅游 + 文创 + 农业”的旅游发展模式,依托乡村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开发具有当地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融合产品,这不仅可以使当地的乡村文化永久存在,而且可以促进乡村振兴和地方经济发展[1] 。 娄星区杉山镇花溪村作为娄底市区的后花园,这几年在政府的引导下,大力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笔者通过实地调研花溪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以供当地政府决策解读,为其他地方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乡村振兴背景下娄星区杉山镇花溪村 农文旅融合发展探究

  一、娄星区花溪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现状

  (一)花溪村的基本概况花溪村位于娄底市北部,距娄底主城区 8 公里,G234 国道、花石公路、西恩铁路贯穿全境,交通便利。 现花溪村是由原塘坪村和花溪村合并而成,全村面积 4. 18 平方公里,辖 24 个村民小组共 863 户 2 174 人,集体土地 4 636 亩,( 其中农田 1 380亩、旱土 427 亩)。 花溪村于 2017 年 3 月成立了花溪村总支部委员会,下设网格一、二支部, 共有党员 67 人。 花溪村原是恩口煤矿沉陷区,是典型的“四无村”———无水、无路、无电、无产业,经济收入负增长。 近几年,花溪村以“拆违、整洁、建绿”为方针,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团结乡贤能人、发展集体经济、树立文明新风,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目前,花溪村喝上了城市自来水、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全村绿化率达 95% 以上, 环境干净整洁,邻里和睦、婆媳融洽、尊老爱幼、弱势群体得到关照① 。 花溪村先后荣获“娄星区文明村”“娄底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2021 年湖南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等荣誉称号。

  (二)发展现状据笔者 2021 年对花溪村调研走访,花溪村以花卉为媒介,以研学为主线,以农文旅思维发展生态农业、休闲观光、乡愁体验、拓展训练等产业,促进自然景观与现代农业相融合。 通过盘活闲置资产资源,引入湖南省娄底市洛梵旅游文化有限公司,采取“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的模式,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打造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其具体措施如下:

  1. 盘活资产资源一是盘活集体的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 变资产为资本对集体原有闲置房屋、废弃院落等设施设备采取租赁、入股等方式,培育稳定、可持续收入来源,如把村民闲置房屋改造成研学接待用的宿舍、食堂,把闲置设备用来做研学游玩设施,把闲置庭院用来做研学游玩的场地,以此来获得收入。 二是积极争取对村域范围内区镇集体闲置资产的利用开发,有力盘活土地资源,提升土地价值,利用交通等优势,引进一批优质文旅产业。如 2019 年引进娄底市洛梵旅游公司流转土地 960 余亩,其中 560 余亩作为玫瑰花种植基地,引进娄底市天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 200 余亩山地作为花卉苗木种植基地② 。 现已对闲置养老院、焦化厂、红砖厂进行土地平整,将规划建设一个乡村振兴大学堂来发展红色教育与红色旅游。 三是充分利用闲置民房,引进资本进行民宿改建,与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在民房前后种植易培育且具有经济价值的花卉,通过“公司 + 农户”的方式,培育分散式景观点、销售点。 如村民在屋前屋后种植玫瑰花,既能达到观赏效果又能以出售玫瑰花等一系列产品而获得收入。

  2. 引入源头活水 2019 年,花溪村引进湖南省娄底市洛梵旅游文化有限公司后,按照花溪村与娄底市洛梵旅游公司的协议,以村民占股 49% ,公司占股 51% 来共同发展。 湖南省娄底市洛梵旅游文化有限公司流转闲置村办小学,以“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的模式在花溪村创建了“花溪谷农俗文化产业园” 和 “同心玫瑰园”,大力发展本地旅游休闲产业,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自花溪谷和同心玫瑰园创建以来,花溪村每年收得租金 2 万元,保底分红 7 万元, 并逐年递增分红金额① ,同时还带动村民就业 245 户 679 人,全村 27 户已脱贫户中 21 人在花溪谷稳定就业,并人均享有收益分红 420 元/ 年,除此之外,还带动周边 100 余户人家开展美丽屋场、美丽庭院建设,既美化了环境又吸引了外来游客,从而增加了经济效益。 2020 年花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 20 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达 1. 53 万元② 。

  3. 打造特色亮点花溪村以自然生态为底色,融入非遗文化、研学等,打造具有发展潜力的特色乡村旅游示范性项目。 一是以食用玫瑰花种植为主要产业支撑, 打造花卉独特景观和生态环境。 每当玫瑰花开的季节,就会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赏,感受花溪村独特的生态景观。 除了观赏价值外,玫瑰花还有可以用来食用的经济价值。 花溪村食用玫瑰作为食材,其营养价值极高,且味道清香优雅。 作为药材具有提神醒脑,活血散瘀,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内分泌,增进消化功能的作用。 食用玫瑰花市场经济良好,产品需求度大,花溪村食用玫瑰基地从 2019 年 5 月开始种植玫瑰,至 2019 年 8 月就已产生经济收益,每亩可达 1 000 元左右。 随着玫瑰衍生产品的开发,玫瑰花经济更是直线上升,直至 2020 年,每亩产值已达 1 万元左右③ 。 二是以旅游观光、度假休闲、花文化体验、健身疗养、科普教育等为旅游功能,如花溪村在原有的食用玫瑰种植园的基础上,开发出以赏玫瑰、摘玫瑰、食玫瑰、用玫瑰、带走玫瑰为特色的花文化体验游;利用独特的花卉景观,打造了一批以花文化为主的浪漫民宿,吸引了很多年轻的消费者来休闲度假。 三是将以古琴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非遗文化渗入乡村旅游中,打造以传统文化、瑜伽养生文化为主的交流学习平台,花溪谷在此基础上利用自身是中国音乐学院古琴湖南师资培育基地、理疗瑜伽培训总部的优势,开设古琴禅修之旅、瑜伽研学之旅的特色文化旅游。 四是结合矿区文化、农耕文化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等研学点,以企业为主导,来打造精品研学游,如花溪村文化广场陈列了各式各样的农具,展示了很多农业知识, 在研学时使学员们加深了对农耕文化的了解,再通过家庭工场、手工作坊来具体实践。 五是发展花溪谷研学科普教育基地,其基地包括艺术石林、动植物科普馆、无人机科普场馆、古琴文化科普馆等 9 个,占地 60 亩,投资近 3 000 万元,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最美扶贫企业” “全国乡村 5 星旅游示范点”。 自 2019 年 4 月项目启动以来,花溪谷研学科普教育基地联合国内知名院校和科普活动机构,为青少年提供经典的科普活动、科普教育、科普创意,打造了娄底科普教育活动平台。

  二、花溪村农文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花溪村区位优势较为明显,近几年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每逢旅游旺季,村里车流和人流比较多,给当地村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个别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如随地扔垃圾、随地吐痰、乱丢废弃物, 上厕所不冲水等,以及大量汽车尾气排放,使村内自然环境受到影响。 然而,比起这些问题,笔者发现下面的问题对花溪 村 长 远 发 展 的 影 响 更 为关键。

  (一)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发展不成规模花溪村尽管积极推进道路建设和亮化工程, 但有些景区的主干线道路太窄,每遇到旅游高峰期,常出现交通拥堵、停车难等现象;除了交通压力外,村内的用电负荷也超出当地电网承载量,村内时而停电;村内的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还不够完善,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严重影响了村里的生态环境。 同时,该村在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中,机耕道、水渠、灌溉系统等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此外,以“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的经营模式打造花溪谷文化园,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使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有所增长,但由于农村基础薄弱、技术水平落后、农民传统思想观念等因素,产业发展难成规模。

  (二)同质化强,缺乏差异性,季节性明显在旅游产业上,花溪村选择种植玫瑰花的花海经济,再以赏玫瑰、摘玫瑰、食玫瑰、用玫瑰、带走玫瑰为特色的花文化体验游。 这种以种植花卉形成花海景观的模式在全国各地乡村旅游中比较常见,没有形成差异化特色发展,竞争力不强。 只靠玫瑰花海卖眼球,没有加入创意的主题(如浪漫爱情、活力亲子、科普教育、音乐艺术、健康养生, 体育会展等) 和民风民俗,没有吸引力。 同时,一整片花海没有层次感,容易让人审美疲劳。 除此之外,玫瑰花开花季节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旺季时候人满为患,淡季时人流量就大幅度减少,季节性非常明显。

  (三)农事体验类项目少,农文旅融合程度不高花溪村虽然是美丽乡村,实现了让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屋、观农家景”,但并没有真正实现让游客“干农家活、享农家乐”,当地除了采摘玫瑰花以外,其他农事体验类项目不多。 同时,该村的文化与旅游也融合不够。 尽管该村通过融入矿区文化、农耕文化、花卉文化打造了一条研学路,但对本地特色的民风民俗、民族风情挖掘不够。 旅游产品、文化产品的转化能力也有限,创新意识、文化创意、高科技元素在融合中的应用较少,缺乏具有竞争力及市场影响力的融合精品,“互联网 + ” 等衍 生 产 品 和 衍 生 产 业 发 展 落 后, 产 品 附 加值低[2] 。

  三、花溪村农文旅持续发展的对策

  为了使花溪村农文旅持续发展催生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民增收,真正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针对花溪村农文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拟提出以下对策:

  (一)加强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旅游产业建设对花溪村景区主干道实行整体改造,道路加宽至 6 米,对部分村组路和入户路进行硬化,优化村庄内部道路。 在村庄主干路两侧增加绿化带。在村内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生态污水处理池。 根据实际需要增设变压器,同时在村内设置通信设备,满足游客的信号需求。 加快发展旅游业,按照农村旅游发展规划总体部署,完善村内的旅游服务体系、提高整体的服务水平,对村内的文化进行整合治理,与旅游业有机结合,从而促进花溪村旅游业的发展。

  (二)打造特色景点和景观,提升村庄整体规划目前花溪村主打玫瑰园文化产业经济,形式单一,季节性明显,可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挖掘当地的民俗风情,加入一些科技、文化元素和艺术特色,打造特色景区。 同时,花溪村在进行整体规划时,在立足乡土资源之外,要从创意的角度,真正做到“乡而不俗,土而不粗”。 如花溪村在设计乡村游乐场时,可根据现有的资源优势,从体验、休闲、研学、益智、冒险等不同类型进行拓展,创造出极具特色的乡村游乐场。 可以参照美国华盛顿郊区森林地带的“蚂蚱”游乐场,它以木材、木板、钢板等可回收环保材料为原料,从一个“蚂蚱”的角度设计游乐场,整个场地既有“蚂蚱” 的造型 , 又有互动与体验、挑战与认知的游戏板块,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培养创造性思维和体能训练,玩中有学、学中有乐。

  (三)与农耕劳作紧密结合,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花溪村可由村民或集体组织提供耕地,城市居民通过出资认养一块土地,体验自己耕作,其收获的农产品归市民所有,市民在劳动过程中除了可以享受农耕乐趣外,还可以吃到安全健康的农产品。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体验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如水稻犁田插秧、花卉造型做盆景、捉泥鳅、拣鸡蛋、将稻谷碾成米、将新鲜茶叶加工成绿茶、红茶等) 来获取农事知识、体验农事生活。从而达到农村与城市连接,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目的。

  四、结语

  农文旅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强有力的推手, 需要政府、企业及农民等共同努力。 花溪村应立足本地优势、以乡村振兴为动力,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多元特色产业,加强政府政策引导与支撑,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努力打造成为娄底乡村旅游的靓丽名片。

  参考文献:

  [1] 鲁建平,关薇.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秦巴山区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以陇南白马藏族村寨为例[ 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20(2):44-48.

  [2] 于超,毛小萍. 三阳集乡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J]. 调查与思考,2020(13):79-83.

  《乡村振兴背景下娄星区杉山镇花溪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探究》来源:《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作者:李美华,彭分文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nykx/nyjckx/50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