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萧县水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1-03-02 10:16:12 所属分类:农作物 浏览量:

萧县是安徽省水果主产县,水果产业是萧县农业产业六大主导产业之一,也是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萧县常年水果种植面积 26 667 hm2 ,其中葡萄 4 000 hm2 、梨 5 300 hm2 、桃 8 000 hm2 、苹果 2 667 hm2 、山区杂果 6 700 hm2 ;水果鲜果总产量 80 万 t,总产

  萧县是安徽省水果主产县,水果产业是萧县农业产业六大主导产业之一,也是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萧县常年水果种植面积 26 667 hm2 ,其中葡萄 4 000 hm2 、梨 5 300 hm2 、桃 8 000 hm2 、苹果 2 667 hm2 、山区杂果 6 700 hm2 ;水果鲜果总产量 80 万 t,总产值 25 亿元左右;水果加工能力 5 万 t,加工产值 5 亿元;水果贮藏能力 3 万 t,贮藏产值 3 亿元。 已建成 80 hm2 的国家级葡萄标准化栽培示范区 1 个;已建成 3 个设施大棚葡萄栽培现代农业示范区, 面积分别为 80、27、14 hm2 ;已建成国家级标准果园 2 个、省级标准果园 9 个、市级标准果园 5 个;拥有“萧县葡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水果及其加工产品无公害农产品 22 个,绿色食品 11 个。

萧县水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1 发展现状

  近年来,萧县坚持把发展现代水果产业、加快水果产业化进程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抓手,积极调整优化水果产业结构,突出发展水果加工业,促进水果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水果产业化经营水平。 2019 年,水果一、二、三产业产值达 25 亿元, 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 20.4%,带动农民人均收入 2 200 多元。

  1.1 注重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近年来,水果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果园、种植大户等围绕水果结构调整,积极引进优质新品种 50 多个。 开展葡萄新品种对比试验示范,桃、葡萄不同栽培密度栽培试验示范,梨、葡萄、苹果、桃套袋对果品品质的影响试验示范,葡萄“V”形、“H” 形修剪与普通篱架修剪技术对比试验等 10 多项。 积极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技术等实用技术 20 多项, 其中网架梨修剪技术推广面积占梨种植面积的 80%,果实套袋推广面积占水果种植面积的 60%。

  1.2 注重果业结构调整,推动优质水果基地建设萧县强化水果产业振兴基础,优化树种和产品结构。 根据各乡镇地理气候环境、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实际情况,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充分发挥区位、生态、资源优势,搞好树种结构和早、中、晚熟品种搭配,推动优质水果基地建设。 已形成“三大片、一条线”的区域化布局,建成了以萧县黄河故道园艺场和萧县东阁园艺场为中心的 3 333.3 hm2 优质早熟梨基地,以萧县园艺总场为中心的 4 000 hm2 葡萄基地,以圣泉乡郑腰庄为中心的 1 333.3 hm2 萧国圣桃基地和东南山区 6 666.7 hm2 山杂果基地。

  1.3 注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推进水果产业化进程以优质水果生产和加工为重点,加大水果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 目前,全县水果产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果园已达 900 多家,其中种植面积 33.3 hm2 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30 多家。拥有 1 家省级龙头企业——熙可安粮(安徽)食品有限公司,以及安徽莱登堡葡萄酒庄园公司、萧县园艺总场、萧县黄河故道园艺场、萧县旺园果业有限公司、萧县桃丰水果合作社等 18 家市级龙头企业。 以熙可安粮(安徽)食品有限公司为主的黄桃罐头年加工能力 2 万 t,以安徽莱登堡葡萄酒庄园公司、萧县园艺总场、安徽爱得葡萄深加工公司等为主的葡萄酒、葡萄醋、葡萄汁年加工量达 3 万 t。

  2 存在的问题

  2.1 水果产业结构雷同有些水果产业新型经营主体或农户不顾实际和资源特点,盲目发展,竞相仿效,低水平重复,造成水果产业结构雷同,同质化产品恶性竞争。 近年来,萧县及周边地区通过嫁接加快了阳光玫瑰葡萄品种的发展,随着面积的扩大,产量迅速提高,导致阳光玫瑰葡萄集中上市,加上秋季梨、苹果等的竞争,相互降价销售, 销售价格由 3 年前的 100~200 元/kg 下滑到现在的 20~40 元/kg。

  2.2 优质水果基地建设资金、技术、人才等投入不足设施栽培、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冷藏保鲜、精深加工等先进适用技术推广滞后,水果科技含量和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水果“卖难”现象时有发生,增产难以增收。

  2.3 水果产业体系不完善产加销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尚未真正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不高。 冷藏保鲜、分拣包装、精深加工等设施设备建设滞后,水果采后商品化处理水平低。 全县水果冷藏、 加工量仅占水果总产量的 15%左右,残次果、烂果损耗较大,水果 加 工 产 业 链 短,增 值 效 益不高[1]。

  3 对策

  为加快萧县水果产业化发展, 根据地理气候环境、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实际情况,确立主导树种、品种和优势产品,加大资金、技术、人才投入,抓好基地建设,抓好产业体系建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全面提升萧县水果产业化经营水平。

  3.1 调优水果产业结构,确立主导树种、品种和优势产品针对萧县水果生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全面细致调查摸底的基础上, 根据现代水果产业发展趋势,结合萧县实际和资源优势,科学制订水果产业发展规划,培育具有萧县地方特 色、市 场 前 景 广 阔、覆 盖 面大、带动能力强的区域性主导树种、品种和优势产品。

  3.1.1 做大“萧县葡萄”产业。 萧县有“中国葡萄之乡” 之称,种植葡萄已有 1 000 多年历史。 “萧县葡萄”以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思路,以设施大棚早熟、中早熟鲜食葡萄为重点,确立北部黄河故道中晚熟葡萄生产基地、东南山区设施大棚早中熟葡萄基地和园艺总场酿酒葡萄生产基地的布局,发展夏黑、醉金香、阳光玫瑰、巨玫瑰、圣诞玫瑰、美人指等 20 多个品种。 规划栽培区域主要在龙城、永堌、白土、刘 套、官 桥、新庄、杨楼、孙圩孜等乡镇。

  3.1.2 做好梨品种改良工作,搞好早、中、晚熟品种搭配,稳定早熟梨栽培面积,提高早熟梨品质和效益。 规划栽培区域主要在新庄、圣泉、杨楼、黄口、刘套、马井等乡镇。

  3.1.3 搞好萧国圣桃的品种保护, 做大做强桃产业。萧国圣桃是具有萧县地方特色的晚熟桃品种,成熟期在 10 月上中旬, 填补了国内空白。 依托 1 333.33 hm2 萧国圣桃标准化基地,搞好品种保护,加快萧国圣桃繁育、提纯、复壮,推广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采后处理等标准化技术,形成规模化基地,做大做强萧国圣桃品牌,形成持续供应市场的能力。 与此同时,兼顾发展鲜食设施大棚早中熟桃和加工专用黄白桃。 规划栽培区域主要在圣泉、刘套、杨楼、马井、杜楼等乡镇。

  3.2 加大资金、技术、人才投入,抓好基地建设积极加大果园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步完善果园水利、电力、道路、病虫鸟害防治等生产条件,扩大标准化果园面积。 大力发展果园物联网和果园机械化,不断提高水果产业信息化和机械化水平,推进长三角绿色水果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使其形成能支撑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3]。

  3.2.1 加大资金投入。 积极争取国家、省、市财政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发展项目,积极引导工商资金,积极与省农担公司对接,为水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种植户提供“劝耕贷”小额贷款服务,做好招商引资,重点支持水果产业综合能力、龙头企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等,多渠道加大水果产业发展资金投入。

  3.2.2 加大科技投入。 加大新品种、绿色栽培模式、采后包装、贮藏保鲜、冷链运输、精深加工、果园机械化、物联网等技术的推广应用。 一是加快树种、品种更新,搞好水果设施大棚、网架、遮阳、避雨等设施栽培,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合理修剪,改善果树通风透光条件,疏花疏果,限 产 定 果,做 好 果 实 套袋、绿色防控等技术集成,以提高果品质量,实现水果错季上市,解决卖难问题。 二是做好水果采后包装、贮藏保鲜、冷链运输、精深加工技术应用,达到贮藏保鲜一批、精深加工一批,以延长水果销售时间和水果(残次果)加工增值。 三是搞好水果质量安全,加强水果生产投入、栽培、采后处理到加工销售的全过程质量监管,认证产品全部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

  3.3 抓好产业体系建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搞好分拣包装、冷藏保鲜、精深加工等设施设备建设,延长水果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工作,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水果产业综合效益。 一是根据水果品种和产品,进行采后处理、分级、包装等水果初加工,满足市场不同需求;做好果品清洗、套袋保鲜、分等分级,提高果品商品性; 做好果品包装箱的设计、 生产、使用,向精美、透明、小巧方向发展,达到包装差异化、特质化。 二是支持建设现代化、高标准的冷藏保鲜库,做好水果冷藏保鲜,实现错季上市、周年供应,降低市场竞争压力,达到增产增收目标;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配置冷藏车辆,实现冷链运输。

  3.4 壮大水果产业龙头企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围绕主导产品和品牌农产品的培育,结合水果产业带建设,着力培育一批经营规模大、带动面广、产品市场占有率高及生产、加工、营销能力强的水果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产地分 拣 包 装、冷 藏 保 鲜、仓 储 运输、初加工等设施,完善利益连接机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拉长农业产业链,构筑现代化水果产业体系。加强水果绿色食品、“萧县葡萄”地理标志农产品管理,积极打造以“萧县葡萄”“萧县葡萄酒”“萧国圣桃”“萧县早熟梨”为主的区域重点农产品品牌。

  3.4.1 加强产业融合。 推广“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果园(水果大户)+基地”的经营模式,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家庭果园(水果大户)为基础的产业化联合体,进一步创新和完善经营模式,加快产加销融合、工农贸结合,使之成为一头连接种植生产、 一头连接销售终端的现代经营主体,切实提高引领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促进水果基地建设、订单农业发育和产供销一体化,使龙头企业和果农的利益紧密连接。

  3.4.2 加强要素融合。 鼓励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的方式,加入新型经营主体(产业化联合体)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促进生产要素加快融合, 逐步缔结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不断扩大水果产业规模生产。

  3.4.3 加强利益融合。 在完善“龙头企业+基地+农户” 模式的同时,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土地流转+优先雇用+社会保障”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通过建立风险基金、最低保护价、按果农出售产品的数量返还利润等多种方式,使果农享受优惠政策、优化资源配置带来的好处。

  4 参考文献

  [1] 程世根.新编农业产业化概论[M].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 2010.

  [2] 孙其 宝,陆丽 娟,周 军永,等.安 徽葡 萄 产 业 发 展 现 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17(4):114-116.

  [3] 华玉武,李刚.都市农业与葡萄文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

  [4] 黄晓 春.安徽 省 水 果 产 业 发 展 研 究[D].合 肥:安 徽 农 业 大学,2014.

  《萧县水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来源:《现代农业科技》,作者:董纯洁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nykx/nzw/47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