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民族声乐中黄梅戏行腔的借鉴研究

时间:2021-04-20 10:06:20 所属分类:戏剧表演 浏览量:

【摘 要】我国民族音乐源远流长,是民族文化与地方文化在音乐上的融合体现,也体现了各民族地区人们对音乐艺术的一种喜爱与追求。民族音乐创作来源众多,加之其与语言、舞蹈、诗歌、表演等艺术形式的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间传统戏曲艺术。在民族声乐发展

  【摘 要】我国民族音乐源远流长,是民族文化与地方文化在音乐上的融合体现,也体现了各民族地区人们对音乐艺术的一种喜爱与追求。民族音乐创作来源众多,加之其与语言、舞蹈、诗歌、表演等艺术形式的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间传统戏曲艺术。在民族声乐发展中,其对各种地方戏曲的借鉴是较多的,也正是受戏曲演唱、表演等的影响,我国民族声乐才得以不断提升综合表现能力,创作出更多优质作品。黄梅戏是我国著名的地方戏曲,也是民族传统艺术的经典。该戏曲类型有着独特的唱腔,且这种唱腔也被众多音乐所借鉴。对民族声乐而言,黄梅戏的唱腔同样有着较高的借鉴价值,这就需要我们针对黄梅戏唱腔及其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展开进一步研究。本文从黄梅戏行腔的特点出发,分析了民族声乐借鉴黄梅戏行腔的可行性,进而对民族声乐中黄梅戏行腔的借鉴思路展开探讨。

民族声乐中黄梅戏行腔的借鉴研究民族声乐中黄梅戏行腔的借鉴研究

  【关键词】民族声乐;黄梅戏;行腔;地方戏曲;声乐演唱

  一、黄梅戏行腔概述

  黄梅戏是国内耳熟能详的戏曲,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发展至今已有超过两百年历史。该戏种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最初是当地的一种采茶歌,后经发展被称为黄梅戏。黄梅戏在今天广为世人熟知,一首经典曲目《天仙配》传遍大江南北。黄梅戏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并仍有旺盛生命力,是因其唱腔委婉,夹带叙事风格,同时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深受群众喜爱。黄梅戏行腔泛指演员的唱腔,是指黄梅戏演员根据自身表演时对剧情、曲谱的体会来运用各种腔调,并结合戏曲演唱时的声调和旋律来调节声腔并合理运用。在黄梅戏中,其行腔主要有主调、彩腔、花腔三种,每一种行腔又进一步包含多种腔格。如主调中有平词、对板、二行、伞形、火攻、八板;彩腔中有迈腔、行腔、对板、滚句、流水等。具体到行腔的风格上,其在演唱和发音方面重视咬住字头与紧归韵的技巧,即古语上所说的“字在头,腔在腹”。对于戏曲而言,演唱时字的音节表现一般有字头、字腹、字尾三个部分,而黄梅戏在演唱时则需要对这三部分关系进行合理把握。以字腹为例,这是黄梅戏演唱中字音表现得以变得响亮的部分,同时也是演员嗓音发挥的主要部分。而字尾则是对声音的收回,演唱时应保证发出的声音最后收回位置的准确性。总体而言,黄梅戏行腔在演唱时重视吐字与咬字,而“重字头,满字腹,准字尾”正是黄梅戏行腔演唱的主要特点,同时也是现代民族声乐表演值得借鉴的地方。

  二、民族声乐借鉴黄梅戏行腔的可行性

  民族声乐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音乐艺术形式,融合有民族传统文化,是具有民族气息的歌曲演唱方式。民族声乐的发展离不开民族文化,同时也离不开地方音乐艺术的支撑。黄梅戏作为传统地方戏曲,其在声乐演唱上同样有着自己的要求与追求。在这一方面,民族声乐演唱也是可以对黄梅戏行腔进行借鉴的。首先,两者对美的追求是一致的。民族声乐与黄梅戏都是人们在音乐中表达情感的方式。因此,两者都对音乐审美有着同样的追求。如民族声乐讲求情感与和谐意境的表达,而黄梅戏也同样在表达情感和追求戏曲意境上不断进行创作。因此民族声乐可以借鉴黄梅戏的音乐表达意境,融入自身演唱之中,从而使自身演唱的音乐审美层次得到新的发展。其次,两者具有相同的文化渊源。民族声乐与黄梅戏都是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诞生的,所以两者背后的文化大背景是相同的。这种文化上的渊源使得两者在音乐表现上也具有相通之处。从这一角度讲,民族声乐借鉴黄梅戏行腔之中的文化元素和具有民族气息的声乐表现方法也是切实可行的,能够不断丰富民族声乐的艺术内涵和演唱张力。最后,两者有着相同的选材与曲调。民族声乐表现内容的取材是来自于民间,而黄梅戏同样如此。如民族声乐有许多曲调是在江苏民歌、东北民歌的基础上进行改编的,因此民族声乐进一步依托黄梅戏行腔进行音乐的改编与创新也是切实可行的。

  三、民族声乐中黄梅戏行腔的借鉴思路

  (一)对黄梅戏行腔气息调节的借鉴在声乐表演中,演唱时的气息控制是十分关键的,这也是声乐领域重要的演唱技巧。民族声乐表演中演唱者气息的运用直接关系到其演唱能力和表现效果。在气息的运用上,黄梅戏行腔演唱有着更高要求。黄梅戏表演中讲求气息的调理,如黄梅戏中女性演唱占比较大,所以整体演唱风格偏向阴柔之美,而男性在黄梅戏演唱中为适应戏曲风格,就需要对气息进行调节与控制。这并不是说女性不需要调节气息,相反,在大量的演唱戏份之中,黄梅戏女性表演者也需要通过气息调节来保证演唱时有充足的动力源泉。尤其是一些难度较大的曲目演唱,表演者要保证发声质量,有效运用各种发声方法,就必须采取合理的气息调整方法来增强气息的控制能力。黄梅戏在气息调节上的特点对于现代民族声乐表演无疑有着积极借鉴意义。一方面,民族声乐演唱可以借鉴黄梅戏行腔中调节与控制气息的方法,重视姿势的调整与器官的控制,保持感官在气息调节方面的良好状态。另一方面,民族声乐应学习黄梅戏在情感表现时气息的运用方法,如《梁祝》曲目表演上黄梅戏行腔的演唱就需要将情感表达与气息调节融为一体,利用气息带动声音的流畅表现,达到情感释放的收放自如。

  (二)对黄梅戏咬字与吐字的借鉴黄梅戏行腔吐字上的特点是“重字头,满字腹,准字尾”,这一特点使黄梅戏的演唱更为亲切自然、更为圆润动听,且能对情感进行深层次演绎。针对声乐演唱的表现力,有学者就提出生活口语化的演唱能够达到更好效果,而歌唱时在吐字、咬字时运用口语的字身、字头、字尾往往可以呈现出更美好的意境。因此,民族声乐演唱中借鉴黄梅戏行腔吐字与咬字的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与民族声乐的吐字与咬字进行融合,可以使民族声乐演唱更贴近生活,更具有民族风味,带给欣赏者更好的音乐艺术体验。

  (三)对黄梅戏行腔中腔调的借鉴每一种戏曲艺术都有其独特的腔调,这也是与其他声乐艺术形式差异的最大体现。黄梅戏行腔的腔调特点就是与人的说话相似,让声乐演唱更像在说话,形成一种自然的描述事情的样子。而要做到这一点,黄梅戏在演唱之前通常需要提前对所要唱的内容进行朗诵,同时对歌词的内在韵律,唱词的强弱轻重、起伏高低、顿挫抑扬等进行研究,以便在演唱时能够对歌词所要呈现的腔调进行演绎。黄梅戏行腔腔调表现上的这一特点,同样可以被民族声乐的演唱所借鉴。一方面,民族声乐的腔调可以参考黄梅戏行腔的特点在曲调表现上进行改造,让民族声乐腔调更为自然,更贴近人的口语表达。另一方面,民族声乐也需要在唱腔上进行更为细腻的表现,增强民族声乐唱腔的表现力,从而使民族声乐唱腔的表现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四、结语

  综上所述,黄梅戏行腔是黄梅戏独有的艺术特点,也是该声乐形式的外在表现,作为一种与民族文化有着深厚渊源的艺术,其有着自身的优势和生命力。民族声乐与之同属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应该在发展中对黄梅戏行腔的相关优势加以借鉴,将黄梅戏中气息调节、咬字吐字、腔调、共鸣方式、情感表现等运用到民族声乐演唱中,以切实提升民族声乐的音乐表现力,实现新发展,为人们创作出更多优质作品。

  参考文献:

  [1] 江伟 . 黄梅戏唱腔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借鉴与应用 [J]. 黄山学院学报 ,2019,21(04):76-79.

  [2] 李玉勇 . 黄梅戏演唱发声训练的几点意见 [J]. 艺术评鉴 ,2019,(08):149-150.

  [3] 耿嘉婕 . 试析传统戏曲演唱技巧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与借鉴 [J]. 黄河之声 ,2017,(15):103.

  《民族声乐中黄梅戏行腔的借鉴研究》来源:《戏剧之家》,作者:周松林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xjby/48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