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

时间:2015-12-20 18:00:00 所属分类:外科学 浏览量:

腹股沟斜疝是普外科常见多发疾病 , 指的是腹腔内脏器经腹股沟区缺损向体表突出而形成的疝 , 临床表现主要有可复性肿块、质软肿块、外环口增大等[1, 2]。该病通常因腹壁强度降低或腹腔内压力升高导致 , 腹横筋膜缺损是根本病因 ,患者一旦确诊 , 需及时采取

  腹股沟斜疝是普外科常见多发疾病 , 指的是腹腔内脏器经腹股沟区缺损向体表突出而形成的疝 , 临床表现主要有可复性肿块、质软肿块、外环口增大等[1, 2]。该病通常因腹壁强度降低或腹腔内压力升高导致 , 腹横筋膜缺损是根本病因 ,患者一旦确诊 , 需及时采取有效方法进行治疗 , 以免发生嵌顿 , 给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目前 , 临床治疗腹股沟斜疝的方法主要有疝高位结扎法、修补法 ,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 , 无张力修补术逐渐成为治疗该病的首选 , 并已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本文选取 76 例腹股沟斜疝患者进行研究 , 分析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 ,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选取 2011 年 5 月~2013 年 5 月入院治疗的76 例腹股沟斜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 男 47 例 , 女 29 例 , 年龄 20~82 岁 , 按腹股沟斜疝部位可分为 :33 例左侧斜疝 , 38例右侧斜疝 , 5 例双侧斜疝。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腹股沟斜疝临床诊断标准 , 且经临床症状、B 超检查确诊 , 患者未伴糖尿病、高血压、前列腺增生等疾病 , 均无手术禁忌证。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 每组 38 例 , 两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积极配合研究 , 在性别、年龄、疾病部位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对比性。

  1. 2方法

  1. 2. 1研究组 采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 , 具体方法为 :患者连续硬膜外麻醉 , 术前留置导尿管。在平行于腹股沟韧带上方行 5~6 cm 斜形切口 ,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并分离腹外斜肌腱膜后 , 在做好保护神经血管的前提下 , 充分暴露并游离疝囊和精索。若疝囊组织不大 , 可直接将疝囊游离至颈部 ,并进行高位结扎 ;若疝囊组织过大 , 则需在距内环 4~5 cm 处将疝囊横断。完全止血后 , 在疝环内置入锥形网塞 , 并用可吸收线固定。将网形补片置入精索后方后 , 需用单丝聚丙烯滑线固定外侧 , 以及用可吸收线固定内侧 , 为防止补片太小导致疾病复发 , 将网片固定于内侧时 , 其边缘需超过耻骨结节 1~2 cm, 最后逐层关闭切口。术后需给予患者常规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

  1. 2. 2对照组 采用传统修补术治疗 , 具体方法为 :患者连续硬膜外麻醉 , 术前留置导尿管。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2 cm 行斜形切口 , 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 ,充分暴露疝囊后 , 对疝环大小进行检查 , 之后分离疝囊并进行高位结扎 , 将疝囊送入腹腔后 , 游离精索于精索后方加强厚壁 , 充分电凝止血 , 逐层缝合手术切口。术后给予患者常规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

  1. 3观察指标 详细观察记录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感染、术后复发、术后其他不良反应 ( 包括术后 2 d 疼痛、局部硬块异物感、尿路感染、阴囊水肿 )等情况 , 作为临床效果评定依据。

  1. 4统计学方法 运用 SPSS1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数据以均数 ± 标准差 (x-±s) 表示 ,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两组治疗观察指标对照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 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感染率、术后复发率等观察指标对比 , 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2. 2两组术后指标对照 手术后 , 研究组术后 2 d 后疼痛、局部硬块异物感、尿路感染、阴囊水肿的发生率分别为 36.84%(14/38)、13.16%(5/38)、7.89%(3/38)、2.63%(1/38),各项指标的发生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的 60.53%(23/38)、31.58%(12/38)、15.79%(6/38)、10.53%(4/3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讨论

  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的疾病 , 通常与腹部强度减弱、腹壁薄弱、腹内压增加等有关 , 患者患病后通常需采用外科手术治疗[3]。目前 , 临床治疗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式有传统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等 , 其中传统修补术是用粗丝线强行缝合肌腱和腹股沟韧带 , 虽然能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 , 但该手术方式会增加局部组织张力 , 极易撕裂局部组织 , 以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复发率提高 , 甚至使患者术后长期出现疼痛和局部不适 , 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无张力修补术是以不改变腹股沟生理解剖结构为特点 , 在无张力的条件下 , 借助人工材料修补生理缺陷的一种手术方式[4]。

  该术式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不广泛分离疝囊等优点 ,修补时能对合正常解剖层次 , 且修补后周围组织无张力 , 从而有效保持腹股沟管正常解剖结构 , 并保留近乎正常的腹股沟防御机制[5]。

  本文随机选取 76 例腹股沟斜疝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 , 结果显示 , 采用无张力修补术的研究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感染率、术后复发率明显优于实施传统修补术的对照组 ,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术后指标中 , 对照组的术后 2 d 后疼痛、局部硬块异物感、尿路感染、阴囊水肿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显着高于研究组 (P<0.05), 表明无张力修补术安全性更高 , 有利于患者术后迅速康复。

  综上所述 , 给予腹股沟斜疝患者无张力修补术治疗 , 临床效果显着 , 手术切口小 , 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 , 减少术中出血量 , 降低术后感染率、复发率及其他不良反应率 , 与传统修补术对比 , 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理想方法 , 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郝建平 . 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治疗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3, 11(8):146.

  [2] 徐知非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腹股沟斜疝的疗效对比分析 . 四川医学 , 2012, 33(5):832-833.

  [3] 胡勇 . 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治疗 100 例临床效果分析 . 中国伤残医学 , 2013, 21(7):144.

  [4] 葛永 . 无张力修补术与传统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疗效对比研究 . 中外医疗 , 2012, 31(26):74-76.

  [5] 宫焕松 , 郑维波 . 罗菲 . 无张力修补术治疗 86 例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分析 . 安徽医药 , 2014, 18(1):138-139.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yyws/wkx/22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