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生活方式对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影响

时间:2015-12-20 17:56:56 所属分类:预防与卫生学 浏览量:

多次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呈不断下降的趋势[1].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生活方式对青少年生长发育有重要的影响,某些发育期疾病如青少年肥胖的发生与生活方式有直接关系[2-4].本研究旨在通过探讨生活方式对儿童青少年身体素

  多次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呈不断下降的趋势[1].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生活方式对青少年生长发育有重要的影响,某些发育期疾病如青少年肥胖的发生与生活方式有直接关系[2-4].本研究旨在通过探讨生活方式对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影响,探讨提高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的途径,帮助其建立正确合理的生活方式。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利用 2010 年河南省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选取 10~18 岁的学生 43 200 名,男、女生分别为 21 594 和 21 606 名,城乡学生分别为 21 585 和21 615 名。各年龄组人数基本相同。按年龄分组,10~ 12 岁为小学组,13 ~ 15 岁为初中组,16 ~ 18 岁为高中组。小学组男生 7 194 名,女生 7 202 名; 中学组男生 7 198 名,女生 7 215 名; 高中组男生 7 202 名,女生7 189 名。

  1.2 方法 生活方式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睡眠时间、牛奶鸡蛋食用情况、运动情况( 体育课、课间操、运动会、课外活动、喜欢的体育项目等) 、课业负担、玩电子产品/静坐时间等。运动指标包括肺活量( mL) 、握力( kg) 、50 m 跑( s) 、立定跳远( cm) 、引体向上( 次) 、斜身引体( 次) 、坐位体前屈( cm) 、1 min 仰卧起坐( 次/min) 、50 m×8往返跑( s) 、800 m( s) 、1 000 m( s) .各项身体素质指标( 50 m 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耐力跑、坐位体前屈) 的 Z 分,通过各性别年龄组的平均数和标准差来计算。由于在跑步项目( 50 m 跑和耐力跑) 中时间越短表示表现越好,因此 Z 分在跑步项目中呈现相反意义。每个学生 5 项身体素质指标的 Z 分( 50 m 跑、耐力跑取相反数) 之和为身体素质指数( physical fitnessindex,PFI)[5].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 SPSS 12.0 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一般统计描述、t 检验、χ²检验等统计方法; 利用因子分析将生活方式归为有代表性的数个公因子,对公因子和身体素质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检验水准 α=0.05.

  2 结果

  2.1 儿童青少年生活方式因子分析 本次调查涉及13 个生活方式方面的问题,为便于综合分析,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将其归纳为数个公因子。因子分析前的适合性检验[6-7]结果表明,数据符合因子分析的条件( KMO 值为 0.658,球形检验值为 38 697.587,P<0.01,并且符合样本含量的要求) .从累计贡献率、特征根和碎石图、因子负荷等方面综合考虑,决定提取 5个公因子,分别命名为体育锻炼态度、体育锻炼时间一、体育锻炼时间二、静坐时间、食用蛋奶频率,将原有 13 个生活方式问题整合为 5 个公因子。见表 1~2.对男、女生5 个公因子得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男生体育锻炼态度比女生好,食用鸡蛋牛奶的频率也高于女生; 男生体育锻炼时间一高于女生,体育锻炼时间二男生低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见表 3.

  2.2 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指数分析 对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学生的 PFI 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小学和高中男、女生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均为男生优于女生( P 值均<0.05) .男生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4.865,P = 0.000) ,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表现为高中组>小学组>初中组; 女生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18.059,P = 0.000) ,两两比较结果显示,高中组优于小学和初中组。见表 4.

  2.3 儿童青少年生活方式与身体素质的相关性 将各性别年龄段学生的生活方式和身体素质指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与身体素质指数呈正相关的有体育锻炼态度、女生鸡蛋牛奶的食用频率、女生体育锻炼时间; 与身体素质指数呈负相关的有静坐时间、小学和初中男生的体育锻炼时间( P 值均<0.05) .见表 5.

  2.4 儿童体育运动态度对身体素质的影响 对体育运动态度所包含的喜欢上体育课和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进行分析,将非常喜欢作为对照组,利用 PFI将身体素质分为好( PFI>0) 和差( PFI≤0) ,分析不喜欢锻炼的程度对身体素质的影响。结果显示,运动态度( 对运动的喜欢程度) 作为影响因素,与身体素质差呈现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 OR>1,χ²= 757. 341,P =0.000) ; 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差,则身体素质就差,而且随着不喜欢程度的增加 OR 值越来越大,且呈现趋势性(χ2= 471.301,P = 0.005) .见表 6.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男生体育锻炼态度比女生好,食用鸡蛋牛奶的频率也高于女生,体育锻炼时间一男生多于女生,体育锻炼时间二男生少于女生。有学者研究发现不良的生活方式与众多慢性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8],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9]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对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10].体育锻炼对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影响较大[11],合理的体育锻炼与学生体质呈正相关[12-13].

  本研究综合分析显示,男生生活方式总体优于女生,提示女生应该向男生学习,改善目前的生活方式。

  身体素质指数( PFI) 是 50 m 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耐力跑和坐位体前屈5 项身体素质的综合结果。PFI 可以代表调查对象的身体素质水平,3 个年龄段均为男生优于女生,说明河南省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男生高于女生。原因除了男女生天生存在的生理差异以及身体素质的不同特征[14]外,还与女生体育锻炼态度没有男生好,而且体育锻炼时间少于男生有关,与以往学者的研究结果类似[15].同时女生食用鸡蛋、牛奶的频率也低于男生,综合多方面因素导致男生身体素质水平高于女生。

  本研究对 3 个年龄段学生的 PFI 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高中生身体素质水平为 3 组中最好,这与生长发育趋于成熟是相关的,随着生长发育的进程,各项身体功能都在增长。另外,有研究显示,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使身体素质有较大的提高,由于年龄的关系,高中生的体育锻炼累计时间和方式与小学和初中学生相比都存在优势,因此高中学生身体素质优于小学和初中学生[16].本研究显示,体育锻炼态度、食用牛奶鸡蛋频率、体育锻炼时间都与身体素质呈现正相关,静坐时间与身体素质呈现负相关,与国内外有关学者研究结果一致[17-18].所以要倡导学生养成积极的运动态度,保证足够的运动时间,多食用高蛋白食物,尽量减少静坐时间。

  体育运动态度与身体素质呈现较强的相关性,即体育运动态度在身体素质的提高方面有较大的作用,体育运动态度决定运动的效果,使运动成为有效锻炼,达到锻炼的高效率; 如果运动态度不好,即使有充足的锻炼时间,运动效果也不理想,身体素质不会得到相应的提高,这是本研究得到的创新之处。该结论提示可增加学生运动积极性,提高其体育运动的效果,达到高效锻炼。

  4 参考文献

  [1] 李小伟。2010 学生体质监测结果发布: 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喜与忧[J].中国学校体育,2011( 10) : 17-21.

  [2] 宋逸,张芯,马军,等。2010 年中国中小学生超重与肥胖的行为影响因素[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 9) : 789-795.

  [3] 邬雪山,孙桂平,张晓燕,等。超重、肥胖与生活方式关系的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 15) : 3031-3033.

  [4] 杨梦利,娄晓民,彭玉林,等。大学生 BMI 与身体素质指标的相关性[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 9) : 1093-1098.

  [5] HUANG YC,MALINA RM.BMI and 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 inTaiwanese youth 9-18 years[J].Med Sci Sports Exerc,2007,39( 4) :701-708.

  [6] 秦浩,林志娟,陈景武。思维风格量表的信度效度评价[J].中国卫生统计,2007,24( 5) : 498-504.

  [7] 张宏梅,陆林。国外旅游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的有关问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6,29( 1) : 88-93.

  [8] 唐姗姗,贾伟平。生活方式与糖尿病[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27( 8) : 692-695.

  [9] 洪忻,李解权,王志勇,等。南京居民膳食模式与高血糖关系的随访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3,47( 2) : 135-141.

  [10] 宋传福。现代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 18) : 149.

  [11] 张冰松,陈波。解读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体质的关系[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1,20( 4) : 101-104.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yyws/yfywsx/22377.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传统医学中的预防医学思想探微